-
香米的功效與作用
香米食療作用 大米性平,味甘;大米具有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被譽為“糧中珍品”。 香米食物相克 唐孟詵:“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清?王盂英:“炒
2017-03-12 5 -
金鐵鎖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散瘀定痛;止血;消癰排膿。主跌打損傷;風濕痛;胃痛;癰疽瘡癤;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6~1.5g;或研末;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撒。
2017-03-12 4 -
茴香菜的功效與作用
茴香的功效與作用 茴香性辛、甘溫;具有健胃,行氣的功效;適用於胃寒痛、小腹冷痛、痛經、疝痛、睾丸鞘膜積液、血吸蟲病等症。 茴香的營養價值 茴香主要成分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腸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助於
2017-03-12 7 -
油麥菜的功效與作用
油麥菜的功效與作用 1.促進血液迴圈 油麥菜中含有甘露醇等有效成分,有利尿和促進血液迴圈的作用。 2.有助於睡眠 因其莖葉中含有萵苣素,故味微苦,具有鎮痛催眠、降低膽固醇、輔助治療神經衰弱等功效,可以將其榨成汁,睡前飲用。 3.減肥 油
2017-03-12 7 -
糖橘紅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食物宜忌》:理氣快膈,治嗽消痰。 【各家論述】《綱目拾遺》:甜橘紅,清香入肺,醒脾消痰之功,不下化產,而性不峻削,南人體弱者宜之。 【摘錄】《*辭典》
2017-03-12 9 -
青魚枕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利水。主心腹疼痛;水氣浮腫。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水研磨。 各家論述 1.《食療本草》:療卒心痛,平水氣,以水研服之。 2.《日華子本草》:用醋磨,治水氣,血氣心痛。 3.《開寶本草》:蒸取幹,代琥珀用之,摩服主心
2017-03-12 2 -
槭葉止血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涼血;通淋解毒。主廚師;喉痛;高熱神昏;瀉痢;石淋;跌打腫痛;瘡癤;帶狀皰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31 -
天雄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益火助陽。主風寒濕痹;曆節風痛;四肢拘攣;心腹冷痛;痃癖症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6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內服宜炮製後用。
2017-03-12 20 -
狹葉竹節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活血定痛;解毒消腫。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產後出血過多;瘀血腹痛;經閉;跌打瘀腫;外傷出血;瘡瘍腫毒;蛇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或酒浸。外用:適量,研末敷。 【摘錄】《中
2017-03-12 10 -
青棉花藤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散瘀止痛;消腫解毒。主腰腿酸痛;風濕麻木;跌打損傷;骨折;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 臨床應用 治多年潰爛瘡毒,葉洗淨,加白糖搗爛,敷瘡口,外加包紮
2017-03-12 8 -
天竹黃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化痰;涼心定驚。主小兒驚風;癲癇;中風痰迷;熱病神昏;痰熱咳喘。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研末,每次0.6-1g。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2017-03-12 6 -
無腺橉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治筋骨扭傷:無腺橉木根或葉加苦參、山天夢(葡萄科蛇葡萄)根與酒糟或黃酒搗爛敷患處;乾果五至六錢(或幹根七至八錢),水煎,沖紅糖、黃酒,早晚空腹各服一次。 摘錄 《*辭典》
2017-03-12 7 -
鹿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散結消癭。主癭瘤。 用法用量 內服:酒浸,適量。 附方 治五廖:鹿靨,以酒漬,炙幹,再納酒中更浸,炙令香,咽汁,味盡更易。(《僧深集方》五癭丸。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4 -
空心木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利濕清熱;活血止血。主濕熱黃疸;風濕痹痛;哮喘;月經不調;外傷出血;膀胱炎;骨折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外洗。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9 -
柿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治血崩,血痢,痔瘡。 ①《綱目》:治血崩,血痢,下血。 ②《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清熱涼血。治吐血,痔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兩。外用:搗爛炒敷。 【摘錄】《*辭典》
2017-03-12 8 -
小木通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舒筋活絡;清熱利尿。主風濕關節疼痛;跌打損傷;水腫;熱淋;小便不利;癰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爛塞鼻。 注意 孕婦慎服。 摘錄 《中華本草》
2017-03-12 10 -
桑柴灰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利水;止血;蝕惡肉。主水腫;金瘡出血;面上痣疵 【用法用量】內服:淋汁代水煎藥。外用:適量,研末敷;或以沸水淋汁浸洗。 【各家論述】《唐本草》:敷金瘡,止血生肌。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3 -
枇杷花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疏風止咳,通鼻竅。主感冒咳嗽,鼻塞流涕,虛勞久嗽,痰中帶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2g;或研末,每次3-6g,吞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13 -
蔞油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活血消腫;止痛。主癰腫;耳痛;跌打損傷;梅毒;痔漏。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塗搽、滴耳;或以消毒棉球蘸擦或敷貼。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6 -
小構樹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斂瘡止血。主痢疾;神經性皮炎;疥癬;癤腫;刀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或搗汁飲。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絞汁搽。 【摘錄】《中華本草》
2017-03-12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