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清熱;鎮驚;明目;解毒。 主風熱頭痛;溫病發熱神昏;煩悶;吐血;小兒驚癇;驚悸;青盲內障;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9-30g;或燒存性研末。 外用:適量, 燒灰研末調敷。
注意
《本草經集注》:冤絲子為使。
附方
①治小兒癇疾:GU羊角, 燒存性, 以酒服少許。 (《普濟方》)②治風, 心煩恍惚, 腹中痛, 或時悶絕而後蘇:GU羊角屑, 微炒, 搗綱羅為散。 不計時候, 以溫酒調下--錢。 (《聖惠方》)③治卒吐血不止:桂心一兩, 羊角二枚(炙令焦黃)。 上藥, 搗羅為末。 不計時候, 以糯米粥次, 調下二錢。 (《聖惠方》)④治打撲傷痛: 羊角屑, 以沙糖水拌, 瓦焙焦, 為末。 每熱酒下二錢,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羊角, 乃肺、肝、心三經藥也, 而人肝為正。 《本經》咸溫, 《別錄》苦微寒, 甄極大寒, 察其功用, 應是苦寒居多, 非苦寒則不能主青盲、慷悸、殺疥蟲及風頭痛、吐血也。 蓋青盲, 肝熱也;驚悸中熱也;疥蟲, 濕熱也;風頭痛, 火熱上升也;吐血, 熱毒傷血也;營寒總除諸熱, 放能療加上等證也。 其主百節中結氣與婦人產後餘痛, 亦指血熱氣蠻者而言。
2.《本經》:主青盲, 明目, 殺疥蟲, 止寒泄, 止驚悸, 3.《別錄》:療百節中結氣, 風頭痛, 及吐血, 婦人產後餘湧。
4.《藥性論》:治產後惡血, 煩悶,
5.《食療本草》:燒角作灰, 治漏下惡血。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