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到秋天就會出現皮膚瘙癢問題, 尤其是老年人, 即使喝再多的水也無濟於事, 有的甚至因此而影響睡眠,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要想解決皮膚瘙癢問題, 光靠潤膚是不夠的。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 肺主皮毛, 如果皮膚出現粗糙、瘙癢等症狀, 多半是衛氣或氣血不足所致。 因此, 皮膚瘙癢“內調”配合“外治”才能去根兒。
內調:解決皮膚瘙癢從養肺入手
解決秋季皮膚瘙癢, 可從肺部功能失調入手, 但也要分清疾病類型。 一般可分為以下三類。
風熱型 由感冒發熱引起, 病毒破壞組織, 導致皮膚瘙癢。
對於愛感冒的老年人, 給您推薦一種養肺功, 可以舒暢胸中之氣, 通脊背經脈, 預防感冒, 同時, 有健胃養肺的功效。 方法:端坐, 腰背自然放鬆, 雙目緊閉, 兩手握成空拳, 反捶背中央及兩側, 各捶3~5遍。 捶背時, 暫時抑止呼吸;同時, 叩齒5~10次, 並緩緩吞咽津液數次。 注意:先捶脊背中央, 再捶脊背兩側。 捶背時, 要從上向下, 再從下到上, 沿脊背捶打, 如此算一遍。
濕熱型 如喜歡吃冰涼食物, 導致濕熱下行, 引發腿部瘙癢。 可根據自己的體質適當用一些清熱祛濕的藥物, 如藿香、板藍根、金銀花等, 可達到緩解皮膚瘙癢的目的, 同時, 一定要注意少吃涼性食物。
可內服薏苡仁豆羹。 薏苡仁、綠豆、赤小豆各30克。 將薏苡仁、綠豆、赤小豆分別揀雜,
閉塞型 皮膚閉塞不通, 致使津液無路外泄、積聚濕氣而導致瘙癢。 可以用桂枝湯系列治療, 如葛根湯、青龍湯、桂枝加黃芪湯以調和營衛氣血。
對付皮膚瘙癢, 除了多喝水以外, 還宜多喝粥、豆漿, 多吃蘿蔔、蓮藕、荸薺、梨、蜂蜜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 特別是梨, 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清燥等功能。 要儘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蔥、薑、蒜、胡椒等燥熱之品, 少吃油炸、肥膩食物, 以防加重秋燥症狀。
外治:民間驗方可緩解皮膚瘙癢
花椒泡水 用500毫升沸水沖泡100克花椒, 浸泡24小時後, 濾去花椒, 用花椒水塗於患處, 可以止癢。 若在此水中加入適量的維生素C, 效果更佳。
除緩解皮膚瘙癢外, 花椒水還能用來治療蕁麻疹和褥瘡。 一般每天使用一次, 一周後便可見效。 需要注意的是, 過敏體質者不能使用花椒水。 使用時要注意避免花椒水觸及眼睛。
冬瓜皮泡水 將曬乾的冬瓜皮煎水後沐浴, 然後再將冬瓜皮貼於皮膚瘙癢處, 可以止癢。 冬瓜皮味甘, 性微寒, 有清胃熱、利水消腫等功效。
冬瓜皮還能防治液體外滲, 一些皮膚瘙癢後感覺皮膚腫脹、水腫的患者, 或者因長時間靜脈滴注導致皮膚腫脹並外滲液體的患者, 用冬瓜皮水擦拭和貼瓜皮於滴注處,
鮮韭菜水 鮮韭菜與淘米水, 按1:10重量配好, 先泡兩小時再一起燒開, 除去韭菜用水洗癢處或洗澡, 洗後勿用清水過身。 1日1次, 連洗3天。
香菜泡酒 用白酒將香菜浸泡2小時, 然後用香菜蘸酒塗抹瘙癢處, 可很快止癢。
有些人對油漆過敏, 不但發癢還有紅腫現象, 這時候可以用韭菜或麻杏甘石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組成)煮水洗澡, 不但可治皮膚癢, 對頭皮屑、頭皮癢等症狀也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