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感染性肺炎感染可以發生在出生前、娩出時及出生後, 所以發病的早、晚不一。 患兒的反應差, 食欲不佳, 吸吮無力, 口吐泡沫, 常有呼吸艱難、青紫等表現。 有的患兒有咳嗽症狀, 有的則有呼吸暫停現象。
大部分患兒肺部有細水泡音, 但有部分小兒並無明顯體征, 需經X線檢查才被證實。 除根據病原體選用抗菌藥物外, 氣急、青紫者尚需供氧, 營養維持和保暖亦很重要。 大部分患兒要住院治療。
母親臨產有感染或羊膜早破者, 可酌情給新生兒用抗生素預防, 新生兒的上呼吸道感染時應及時治療。
足月的小樣兒及過熟產兒相對較易發生這種情況。 一般在出生後即有氣急、青紫等症狀, 肺部聽診可聞及水泡音。 胎糞吸入者較易併發氣胸。 病情輕者1—2天內疸狀即可減輕, 重症會導致呼吸衰竭。
避免宮內缺氧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若已有羊水或胎糞吸入, 在剛娩出時即應儘量將吸人物吸出。 濕肺又名新生兒暫時性呼吸增快, 較多發生于足月兒或過期產兒。 出生時有窒息史或剖腹產的小兒較易發病。
小兒在產後2—5小時出現呼吸急促, 達60次/分以上, 有時伴有青紫和呻吟, 但小兒一般情況尚佳。
這類小兒的肺泡缺乏表面張力而趨於萎陷, 在吸氣時要使肺泡再張開需要費很大的勁。 患兒生後不久呼吸快, 至5—6小時症狀已很明顯:呼吸快, 伴有呼氣時呻吟、吸氣時三凹征、青紫、呼吸暫停。
常有明顯的缺氧和酸中毒。 第2—3天是病情的嚴重階段。 本病治療方法複雜, 必需住院, 死亡率較高。 要切實做好孕期保健、預防早產、避免圍產期窒息, 出生時注意保暖。
至於因心臟病、中樞神經系統疾患、代謝性疾患出現呼吸艱難的症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