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秘話:女人早知道早幸福二十事
人人都會得口瘡
從西醫角度看, 口腔潰瘍就是口腔黏膜“破了個洞”。 這個洞可深可淺, 小如麥粒, 大如黃豆, 或圓或扁, 形態各異。 中醫對口腔潰瘍也早有記載, 認為它與心、肝、膽、脾、胃、肺、腎等都有關係, 常發於上述臟腑功能發生紊亂時。
因此, 口腔潰瘍可以是一種病名, 更是一種症狀。 許多口腔黏膜病都會出現潰瘍, 如復發性口腔潰瘍、口腔結核、口腔鱗癌、口腔扁平苔蘚、盤狀紅斑狼瘡、多形紅斑、白塞病、克隆氏病等。 有時, 它也是全身疾病的一種反映, 如患糖尿病、胃病、血液病、結核病等。
臨床上說到的口腔潰瘍, 多是指復發性口腔潰瘍, 有人給它總結了四大特點, 即“紅、黃、凹、痛”:潰瘍周圍會紅腫, 潰瘍表面是黃色, 中間凹陷, 通常較痛。 它往往會反復發作, 有時一次能長出十幾個, 火燒火燎的疼, 但它有自限性, 到一定時候會“不治而愈”。
惡性潰瘍需警惕
那些疼痛不明顯、邊緣不清晰, 而且老不癒合的口腔潰瘍, 要引起警惕, 有可能是惡性的。 這在老年人中較多見。 隨著年齡增長, 身體狀況衰弱, 免疫容易失衡, 因此發生惡性疾病的幾率更高。 此外, 有些老人的牙齒像“斷壁殘垣”, 反復摩擦黏膜;還有的人假牙裝得不合適, 或假牙用了10年都不換, 反復摩擦口腔黏膜, 也會造成褥瘡性潰瘍。 這些潰瘍惡變幾率較高,
下一頁:口腔潰瘍八大病因
${FDPageBreak}
健康解讀:左吉右凶?解讀眼皮跳的預示
病因常見有八種
女性、挑食者, 易被口腔潰瘍纏上
口腔潰瘍的病因很複雜。 但國內外多項研究發現, 有一些致病因素是可以確定的, 其中包括:
精神因素。 如長期感到壓力大, 精神緊張、波動, 經常有疲勞感、睡眠不足。 這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誘因。
免疫紊亂。 任何會引起免疫功能紊亂的因素, 都可能誘發口腔潰瘍。
內分泌改變。 如女性在月經前後, 口腔潰瘍就易復發;更年期婦女也有病損增多的現象。 而懷孕後, 有些女性的復發性口腔潰瘍就會好轉。
意外受傷, 占患者的38%。 使用做工粗糙的假牙套、牙刷, 吃太燙的食物或不小心咬了自己一口,
營養缺乏、貧血。 尤其是缺乏鐵和B族維生素。 此外, 愛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愛吃酸或偏食的人, 也更容易被潰瘍纏上。
遺傳也是一個突出誘因。 父母中一方曾患此病, 其子女得病的幾率是35%—40%。
有些牙膏和漱口水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鈉, 刷牙時的白色泡沫就是由它產生的。 挪威一項醫學研究就表明, 這種化學成分會增加口腔潰瘍風險, 因為它破壞了口腔的保護層“黏液素”。
此外, 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腸炎、便秘, 以及藥物治療不當、環境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