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家為什麼熱衷網路心理測試?

是否有興趣做這麼個心理題?王子想去探望病重的夢中情人, 要渡河卻沒有船, 找女子A、B、C借, A斷然拒絕, B不置可否最終卻沒借給他, C說可以借給你, 但你必須跟我睡一覺。 王子與C過夜後借到船去看望了夢中情人。 請你按喜好程度將王子、病中美女和A、B、C排序。

隨便問過周圍的朋友, 大家都一本正經地回答了。 答案公開之後, 最後大多是一個問題——還有什麼題給我測測?一時間, 我發現喜歡心理測試的人並不在少數, 特別在朋友聚會的飯局上, 大家簡直是樂此不疲。

當然, 面對測試總是有截然不同的態度。 熱衷者,

都是忙著在電腦前和短信裡選ABC的門徒, 昨天自己的答案還是“腳踏兩隻船”呢, 今天的結果可能就是忠貞不渝了。 但我們從來不會因為嫌它不准而拋棄它。

心理依賴性強, 沒有主見, 感性細膩的女孩多半會沉迷於此, 而“理性”男青年對此多半嗤之以鼻。 不過誰要分析他們的事業走勢, 老闆更迭, 他們會假裝不屑地凝神靜聽。 這就是誘惑。

有時心裡明白, 網上和手機裡流傳的測試並非嚴格科學意義上的心理測試。 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對此癡迷呢?我想, 對大多數人來說, 對此更多的是遊戲心態, 借此發洩自己的某種情緒吧, 細分起來主要是基於以下原因。

第一, 對生活不確定性的憎惡。

十六年的讀書生涯, 都已經習慣標準化試題了。

當現實中的事情發生了, 難以做決定的理由可能就是ABCD。 學生的本能和慣性讓我喜歡選擇這種方式。 你選擇後, 就有個答案把人歸到一個類別, 其實明明知道自己未必能那麼單純, 但卻給了自己莫大的安慰, 有答案總比沒結果讓人踏實吧?

第二, 所羅門的問題是萬劫永複的。

米蘭·昆德拉用過一個極其精當的詞——萬劫永複。 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曾經用希伯來文刻在古代的戒指上, 現在也刻在很多年輕人的心裡。 而心理測試很容易逼近你的這三個問題。 無論對不對, 都對我們這群比較敏感的人有個短暫的暗示。

同時, 追問明天是人類最正常的心理體現。 就像看電視連續劇, 很多人等不及正常的播出速度,

買來壓縮光碟, 廢寢忘食地看, 或者索性只看大結局。 如果有人告訴你, 你的人生就是一部電視連續劇, 我能把人生的過程壓縮成DVD, 有幾個人能抗拒?

第三, 百無聊賴時的寄託。

當生活無趣的時候, 測測自己和別人多少是個樂子。 其實, 我們經常發現自己生活空虛, 不知給誰打電話, 約誰吃飯, 看哪本書。 這時候, 打開網路, 或者翻開一本娛樂雜誌, 做幾道心理題時間就變得容易打發了。

當然, 人們需要用心理測試來映射生活中面臨的問題。 如果我身體欠佳, 我就會格外注重關於健康方面的測試。 而更重要的是, 當我們面對重大的考驗或煩惱, 總想找個空間整理一下思路, 或者逃避某種壓力, 躲在測試題裡自問自答。

第四, 愛情前景的撲朔迷離。

朋友說, “上帝給你的每一份禮物, 背後都標著昂貴的價簽”。 這個價簽誰能知道呢?給你一份愛情, 不知什麼時候會被上天收回。 今天還甜如蜜, 明天就翻了臉。 傷感與淒美是審美情趣, 而在生活中會流淚流血, 留下痛楚和疤痕。 我們看到的是那些支離破碎的生活和懸於一線的選擇, 我們應該相信誰?應該如何付出才不會有遺憾?

我們知道, 感情不是通過努力就能獲得成功的競技項目。 而此時如果有能感應心靈的縮寫版本, 鋪在我們面前, 我們是否能做一些思想準備?躲開那些傷徹骨髓的情感經歷?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