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顱內出血這些檢查必做 如何緊急處理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病史和臨床表現僅能提供診斷線索, 腦脊液檢查如為均勻血性並發現皺縮紅細胞, 則有助於診斷, 但檢查正常亦不能排除本病, 且病情危重時不宜進行此操作, 影像學檢查有助確診, CT和B超掃描可提示出血部位和範圍, 有助於判斷預後, 那麼,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具體檢查方法有哪些?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檢查方法有:

一、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出血嚴重者, 可有貧血、血紅蛋白、血小板、血細胞比容下降。

2、血液生化檢查

生化檢查有CPK-BB活性增高, 血漿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比值增高有助診斷,

血氣分析呈代謝性及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 其他可有間接膽紅素增高, 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等。

3、腦脊液檢查

在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腦室內出血時可陽性, 臨床常因腦脊液檢查發現均勻一致的血性腦脊液而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 表現為均勻血性, 皺縮紅細胞, 早期腦脊液紅細胞數量和蛋白含量增高, 部分病例白細胞增高, 以後腦脊液變為黃色和葡萄糖降低。 但是有些病例腦脊液不呈血性, 如對硬膜下出血和腦實質出血診斷沒有幫助, 且有誘發腦疝可能, 因此, 腰椎穿刺檢查正常亦不能排除本病, 且病情危重時不宜進行此操作, 因此不能將腰椎穿刺作為IVH的確診手段。

二、輔助檢查

1、顱透照

顱透照對診斷硬膜下血腫,

腦穿通畸形或腦積水有一定意義。

2、頭顱超聲

是診斷IVH的首選方法, 床旁連續頭顱超聲對早產兒IVH的開始時間, 出血部位及嚴重程度提供可靠的資訊, 而且價廉方便, 無須搬動患兒, 又無放射線損傷, 極低出生體重兒是易發生IVH的高危人群, 應常規進行頭顱超聲的篩查, 在生後3天, 1周, 1個月時各查1次。

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處理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般治療

一旦發現新生兒顱內出血, 要保證患兒絕對臥床, 採用物理措施給頭部降溫, 並注意保持氣道通暢, 必要時可做氣管內插管。

控制高血壓

如果是高血壓性顱內出血, 應及時控制患兒的血壓。 但由於顱內出血常伴顱內壓增高, 因此, 投予降壓藥物應避免短時間內血壓下降速度過快和幅度過大,

否則腦灌注壓將受到明顯影響。 一般低壓不宜低於出血前水準。 舒張壓較低, 脈壓差過大者不宜用降壓藥物。 降壓藥物的選擇以硝苯吡啶、巰甲丙脯酸和柳胺苄心定較為合適。

減輕腦水腫

腦出血患兒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腦水腫, 並會逐漸加重, 嚴重者可引起腦疝。 故降低顱內壓, 控制腦水腫是顱內出血急性期處理的重要環節。 疑有繼續出血者可先採用人工控制性過度通氣、靜脈注射速尿等措施降低顱內壓, 也可給予滲透性脫水劑如20%甘露醇(1g/kg, 每4-6h, 1次)以及25%的血清白蛋白(20ml, 每日1-2次)。 短程大劑量激, 素有助於減輕腦水腫, 但對高血壓不利, 故必須要慎用, 更不宜長期使用。 治療中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對於新生兒顱內出血的護理工作, 可採取以下措施:

1、保持絕對靜臥減少雜訊, 一切必要的治療、護理操作要輕、穩、准, 儘量減少對患兒移動和刺激, 靜脈穿刺最好用留置針保留, 減少反復穿刺, 避免頭皮穿刺, 以防止加重顱內出血。

2、準時用藥確保療效。

3、維持體溫穩定 體溫過高時應予物理降溫, 體溫過低時用遠紅外輻射床、暖箱或熱水袋保暖。 避免操作後包被鬆開。

4、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呼吸功能 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物品壓迫胸部, 影響呼吸。

5、合理用氧 根據缺氧程度給予用氧, 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濃度。 病情好轉及時停用。

6、合理餵養 根據病情選擇鼻飼或吮奶餵養, 保證熱量供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