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氣滯血瘀型精神疾病治療及方解

氣滯血瘀, 心神不寧型精神疾病治療及方解

主證:情緒不穩, 哭笑無常, 行為紊亂, 狂妄奔走, 衝動打人, 興奮叫喊, 舉止不安, 幻覺妄想, 或煩悶不安, 舌質紫暗, 脈象弦澀或弦細。

治法:解郁散瘀, 寧心安神。

方藥:柴胡加龍牡湯化裁, 處方為:醋柴胡、黃芩、郁金、丹參、桃仁泥、赤芍、紅花、磁石、生龍牡。

方解:氣和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基礎, 宜流暢, 不宜滯瘀。 肝氣條達疏泄, 則肺氣舒暢, 心血流利。 又氣為血帥, 血為氣母。 若肝鬱氣滯, 久必及血, 血行不利, 而成血瘀。 血瘀則心神失養, 心神失養故神志不寧, 是以證見情緒不穩,

哭笑無常, 行為紊亂, 狂妄奔走, 衝動打人, 興奮叫喊, 舉止不安, 幻覺妄想等。 而舌質紫暗, 脈象弦澀或弦細為氣鬱血瘀之證。

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 黃芩平肝清熱, 丹參、赤芍、紅花、桃仁活血化瘀生新, 磁石、生龍牡潛鎮以寧心安神。 此方由舒肝、活血、安神3組藥物組成, 其中以活血藥為主。 至於舒肝和安神藥, 是根據“氣為血帥”、“氣行血亦行”和“心主血脈”、“心主神明”的理論而加以配伍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