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如果患上壞血病之後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
比如可能會出現貧血,
會出現四肢無力,
肌肉關節疼痛等常見症狀,
除此之外,
一些患者身上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症狀。
1、餵養史和臨床症狀:人工餵養嬰兒未添加含維生素C的輔食,
或乳母飲食缺乏新鮮蔬菜或水果,
或乳母習慣只吃醃菜等,
壞血病的好發年齡(3~18個月),
結合前述某些非特異性症狀和餵養史,
可提供早期壞血病診斷的線索,
如本病已發展到一定階段或晚期,
可根據肢體腫痛,
蛙形腿,
牙齦及粘膜下出血等症狀診斷。
2、毛囊周圍出血是維生素C缺乏病最特殊和最早的臨床體征之一,
通常出現在高度角化的毛囊,
特別是臂部和股部的伸側及腹部,
常見毛髮變脆,
捲曲和陷入毛囊內,
繼毛囊周圍出血之後,
可有毛囊腫脹與肥厚,
即毛囊周圍炎。
3、患者可有貧血,
貧血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皮膚,
深部組織出血;也可能是由於飲食中葉酸攝入不足所致,
許多食物中既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
又含有豐富的葉酸,
兩種缺乏可同時存在。
4.齒齦炎:齒齦可見出血,
松腫,
尤以齒齦尖端最為顯著,
稍加按壓即可出血,
並有潰瘍及繼發感染,
重者潰瘍進展甚速,
短期內牙齒即因齒齦及齒槽壞死而脫落,
慢性者齒齦萎縮,
齒齦浮露,
最後可使牙齒鬆動,
脫落。
5、前驅症狀:患者發病之前,
多有體重減輕,
四肢無力,
衰弱,
肌肉及關節等疼痛症狀,
成人及嬰兒維生素C缺乏病的臨床表現有些不同,
成人患者除上述症狀外,
早期即有齒齦松腫,
間或有感染發炎,
嬰兒則有不安,
四肢動痛,
肋軟骨接頭處擴大,
四肢長骨端腫脹(尤以股骨下端為甚,
但不向前伸至關節)以及有出血傾向等,
此外,
出血,
尤其皮膚大片出血,
成人較嬰兒多見;而嬰兒骨骺周圍出血,
成人則不易見到,
毛囊周圍充血,
成人較為多見,
但不見於嬰兒患者,
至於骨膜下出血,
皮膚溢血及齒齦出血等,
成人及嬰兒均可發生,
嬰兒發病多在6月~1周歲,
其他時間也可發生;成人多在膳食中長期缺乏維生素C時發生。
6、出血:維生素C缺乏病患者可有全身點狀出血,
起初局限于毛囊周圍及齒齦等處,
進一步發展可有皮下組織,
肌肉,
關節,
腱鞘等處出血,
甚至血腫或淤斑,
小兒淤斑多見於下肢,
以膝部為最多,
內臟,
黏膜也有出血,
如鼻出血,
血尿,
便血及月經過多等;嚴重時偶有心包,
胸腔,
腹腔,
腹膜後及顱內出血,
小兒常見下肢腫脹,
疼痛,
患肢常保持一定位置,
即兩腿外展,
小腿內彎,
呈假性癱瘓狀,
此乃主要因骨膜下出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