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同事沒跟他問好, 有個朋友忘了他的生日……總有那麼多讓他抱怨的理由:“沒人喜歡我!”心理治療師勒巴斯蒂說 :“成人世界充滿了這樣的人。 ”實際上, 每個人對於愛的渴望和他們實際感受到的愛之間都有一條鴻溝。 “很多時候, 我們渴望得到的愛, 也許只有孩子才能得到, 那種母親對孩子的完整而毫無保留的愛。 ”而進入成年, 即使在最熱烈的情侶之間, 愛也只是一種彼此的付出和收穫。 我們的愛, 不再像母愛那樣純粹, 那樣不求回報。
■ 情感缺乏
在一切成熟的人際關係中, 都免不了失望的成分。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面對失望。
■ 溺愛
那麼溺愛呢?“被溺愛的孩子也會造成同樣的後果: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有人寵護著。 成年之後, 他們會向別人成倍地索求, 覺得人人都該對他好。 ”他們對愛的無度索求和永不滿足, 往往嚇跑身邊的人。 當然, 毫不奇怪, 其他人的這種反應更是讓他們確信:“沒人喜歡我!”
■ 自戀
不習慣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 缺乏自信
抱怨“沒人喜歡我”的人永遠需要更多的讚美來肯定自己。 這種對愛的依戀其實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莫·勒阿認為:“如果父母給了孩子足夠的支持和肯定, 那他們就能順利地構建自我, 而不需要他人額外的肯定。
你自己是這樣的人
■ 回溯童年經歷
既然愛的感覺源自童年, 那我們就該回溯到童年。 可以一個人出發開始追溯之旅, 也可以在心理治療師的指引下進行。 我們可以問自己:“小時候覺得有人陪在自己身邊嗎?覺得有人愛自己嗎?”問這些問題不是為了聲討父母, 而是讓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與自身經歷密切相關。 一味將它歸咎於別人身上既沒有用處, 也不公正。
■ 想想那些愛我們的人
“沒人喜歡我”肯定是一種誇張。 不妨試著舉出五個關心自己的人, 想想他們最近對自己的關心:電話、邀請、讚揚??這些舉動雖然不是愛的證明, 但至少表明了自己在他們的心目中佔有一個位置。
■ 清點自己的付出
“我又做了什麼事讓他們注意到了我?”反過來想想自己最近一次對他們的關心。
■ 帶著缺憾生活
世上沒有完美的愛, 所以我們需要學會帶著缺憾去生活。 我們可以運用心理學家所稱的 “淨化”過程:把缺失的愛(例如父母的愛)轉化為一種力量, 寄情於那些能給我們帶來創造性的活動。 總之, 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淨化”之路。
${FDPageBreak}
見證
■ “任何愛情和友情都不能讓我得到滿足。 ”
莫妮, 39歲, 畫家
“我一直覺得任何愛情和友情都不能讓我得到滿足。 我的心底一直缺少些什麼, 空空落落。 我有時還會頭暈、耳鳴, 醫生卻說什麼問題都沒有。 我一直都在盼望媽媽跟我說‘我愛你’。 可直到幾年前她去世,
■ “我就好像得了一種饑渴症:請你表揚我!”
高虹, 29歲, 廣告文案
“我總是需要周圍的人對我說:你很好, 我們喜歡你!這就好像一種饑渴症:只有不斷地聽到這些, 我才覺得被人接受。 可生活不是按照我的想像來進行的, 沒有人負有這種特別的責任:無論是老闆、同事、閨中密友, 還是其他什麼人。 為什麼需要這麼多的愛?事實上, 我是獨生女, 從小到大一直擁有整個家族的愛。 從上大學後,我就遠離了家,開始不斷地向周圍所有的人索取愛,兩任男友都被我嚇得落荒而逃。後來讀到一本我已經忘記了名字的書,才明白,我要先從內在喜歡自己。我現在正在開始這麼做,每一天,我都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我喜歡你!堅持一段時間後,我感覺到,越來越多的善意正在湧向我。”
你身邊有這樣的人
抱怨“沒人喜歡我”的人,生活中一刻都不能缺少別人的關心和肯定。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你就要意識到他們具有無盡的情感需求。無論你為他們做什麼,都是一個無底洞,任何愛的表示都不足以撫平他們感受到的愛的創傷。愛他們的人可能徒勞無功,甚至窒息在他們對愛的無度需求中。所以你必須界定自己與他們的界線,學會理智地付出,以免自己受到太大影響。
從上大學後,我就遠離了家,開始不斷地向周圍所有的人索取愛,兩任男友都被我嚇得落荒而逃。後來讀到一本我已經忘記了名字的書,才明白,我要先從內在喜歡自己。我現在正在開始這麼做,每一天,我都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我喜歡你!堅持一段時間後,我感覺到,越來越多的善意正在湧向我。”你身邊有這樣的人
抱怨“沒人喜歡我”的人,生活中一刻都不能缺少別人的關心和肯定。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你就要意識到他們具有無盡的情感需求。無論你為他們做什麼,都是一個無底洞,任何愛的表示都不足以撫平他們感受到的愛的創傷。愛他們的人可能徒勞無功,甚至窒息在他們對愛的無度需求中。所以你必須界定自己與他們的界線,學會理智地付出,以免自己受到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