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做好個人清潔工作
在護理臍帶部位時一定要洗手, 避免手上的細菌感染寶寶臍部。 引起臍部發炎的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 其次為溶血性鏈球菌, 或混合細菌感染等。 寶寶得了臍炎後, 一是病情發展快。 初起時臍帶根部發紅, 臍窩濕潤、流水, 隨後很快臍周圍皮膚出現紅腫, 臍窩流出帶臭味的漿液膿性分泌物。
第二、 臍帶脫落前, 勿沾水
在寶寶洗澡的時候, 在臍帶脫落前, 不要讓臍帶沾水。 如果在新生兒階段給寶寶游泳, 一定要帶上防水貼。 若之前就給寶寶臍部敷了敷料, 給嬰兒洗澡時要做到儘量不打濕敷料,
第三、不要用紫藥水擦拭臍帶
千萬不要用紫藥水, 有的寶寶肚臍很長時間不脫落, 或脫落後壞膿的, 有些老人為了乾燥臍帶就要給寶寶用紫藥水擦拭, 這個方法以前的時候經常使用, 但現在醫學上不提倡這個方法, 因為紫藥水的乾燥效果僅限於表面, 而酒精的乾燥效果是從裡到外的乾燥。
第四、保持臍帶周圍環境開乾燥
臍帶及其周圍皮膚要保持乾燥清潔, 特別尿布不要蓋到臍部, 避免尿液或糞便沾汙臍部創面。
第五、臍帶未脫落之前, 臍帶殘端是一個創面, 臍帶內血管尚未完全閉合, 有時還會滲血, 加之臍部凹陷,
其次要經常檢查臍部是否有紅腫、滲出。 可用75%酒精擦拭臍帶殘端和臍輪周圍以保證臍部清潔乾燥。 如有結痂者, 對結痂下有無滲出物或膿性分泌物更應加以關注和清潔處理。 凡有結痂者, 注意不要用龍膽紫處理, 以免掩蓋症狀, 延誤治療。
臍帶脫落之後, 此時仍會有少量分泌物, 僅需每日用75%酒精棉棒擦拭3次左右, 保持臍部乾燥、清潔即可。 切忌自作主張往臍部撒"消炎藥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