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溝炎的初步症狀很多, 可以導致指甲改變, 包括指甲增厚, 指甲隆起, 指甲褪色等。 遠期仍需要大樣本、前瞻性研究以確定急性和慢性甲溝炎最佳的治療方案。
發生與甲周的皮膚軟組織感染通常被稱為甲溝炎。 病程6周者為慢性。 當甲板和甲周皮膚褶皺間的皮膚屏障受損後容易出現甲溝炎, 其感染病原菌通常為細菌或真菌。 但是, 其他非感染因素, 如如化學刺激, 濕度過度, 系統性疾病, 藥物等均可能導致甲溝炎發生。
甲溝炎處置原則是, 依據甲溝炎發作的具體病因、病程、累及的範圍、其他相關的文獻因素,
急性甲溝炎
大部分急性甲溝炎的發生均源於甲床部分的微小創傷, 如肉刺, 修剪指甲, 吸吮手指, 洗碗, 針刺傷殘留或不殘留異物。 這些微小的創傷可以使甲周正常的皮膚屏障破壞, 導致細菌定植在甲周皮中。 在一項對61例甲周炎的患者進行的研究中發現, 約25%的甲周炎是由厭氧菌引起, 25%甲周炎病原菌為需氧菌, 其餘50%患者為混合菌。
急性甲周炎最常見的需氧菌是葡萄球菌, γ溶血性鏈球菌, 侵蝕艾肯菌, 克雷伯桿菌, A組β溶血性鏈球菌;最為常見的厭氧菌包括類桿菌屬, 革蘭式陽性的厭氧球菌, 梭菌屬;其他細菌, 如腸球菌, 變形菌屬, 綠膿假單胞菌屬等也可引起甲溝炎。
2.臨床表現
急性甲溝炎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 皮膚發紅, 炎症反應, 甲周皮膚腫脹, 通常局限于單一節段。 症狀出現的時間不一, 通常在創傷後2-5天內發生。 在症狀發作早期可能並不能觀察到甲周皮膚的膿腫波動。 症狀晚期, 甲周皮膚膿腫波動可能擴散至甲下, 累及對側甲上皮和甲周皮。 在甲板下可見膿腫形成, 將甲板從甲床基質中推離分開;此時可以稱之為甲周感染。
3.診斷
急性甲周炎的診斷依據患者病史和體檢結果, 在診斷患者急性甲溝炎時需要特別注意評估患者發生甲溝炎可能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