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百藥煎

百藥煎

性味:酸甘, 平。

歸經:入肺、胃。

入藥部位:為五倍子同茶葉等經發酵製成的塊狀物。

形態特徵:為灰褐色之小方塊, 表面間有黃白色斑點, 微具香氣。

百藥煎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1~3錢;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撒、調敷或泡湯含漱。

炮製:將五倍子搗碎, 研末過篩, 每斤加入茶葉末1兩, 酵糟4兩, 同置容器中拌勻搗爛, 攤平, 切成約1寸見方的小塊, 俟發酵至表面長出白霜時取出, 曬乾, 貯藏於乾燥處。

百藥煎的功效主治

功效:潤肺化痰, 生津止渴。

主治:治久咳痰多, 咽痛, 便血, 久痢脫肛, 口瘡, 牙疳, 癰腫瘡瘍。

百藥煎的配伍

①治勞咳:訶子、百藥煎、荊芥穗。

上為末, 薑、蜜丸。 噙化。 (《丹溪心法》定嗽劫藥)

②定嗽化痰:百藥煎、片黃芩、橘紅、甘草各等分。 共為細末, 蒸餅丸, 綠豆大。 時時幹嚼數丸佳。 (《瀕湖醫案》)

③治咽痛:百藥煎五錢, 硼砂一錢五分, 甘草二錢。 為末。 每服一錢, 米飲調, 食後細細咽之。 (《醫學心悟》百藥煎散)

④消暑止渴:百藥煎, 臘茶等分。 為末, 烏梅肉搗和丸, 芡子大。 每含一丸。 (《歲時廣記》水瓢丸)

⑤治大腸便血:百藥煎、荊芥穗(燒存性)等分。 為末, 糊丸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米飲下。 (《聖惠方》)

⑥治腸風髒毒:百藥煎(燒灰存性)、烏梅(同核燒灰存性)、白芷(不見火)等分。 為末, 米糊為丸, 如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 空心用米飲送下。 (《濟生方》香梅丸)

⑦治下痢脫肛:百藥煎一塊, 陳白梅三個, 木瓜一握。 以水一碗,

煎半碗, 日二服。 (《聖濟總錄》)

⑧治牙齦疳蝕:百藥煎、五倍子、青鹽(煆)各一錢半, 銅綠一錢。 為末。 日摻二、三次。 (《普濟方》)

⑨治乳結硬痛:百藥煎末, 每服三錢, 酒一盞, 煎數沸服之。 (姚僧坦《經驗方》)

⑩治腸癰內痛:大棗(連核燒存性)、百藥煎等分。 為末。 每服一錢, 溫酒服, 日一。 (《仁齋直指方》)

⑾治腳肚生瘡, 初起如粟米大, 搔之不已, 成片, 黃水出, 癢不可忍, 久成痼疾:百藥煎末, 清水調, 逐瘡周圍塗之, 自外入內。 先以貫仲煎湯洗之, 日一次, (《醫林集要》)

百藥煎的禁忌

外感咳嗽, 濕熱瀉痢及積滯未清者均忌服。

百藥煎的相關論述

1.《本草蒙筌》:治肺脹喘咳不休。

2.《醫學入門》:潤肺治嗽, 化痰, 止渴。 療腸風下血;為末糝諸瘡, 幹水斂口。

3.《綱目》:清肺化痰, 定嗽解熱, 生津止渴, 收濕消酒。 止下血,

久痢, 脫肛, 牙齒宣NI, 面鼻疳蝕, 口舌糜爛, 風濕諸瘡。

4.《綱目》:百藥煎, 功與五倍子不異。 但經釀造, 其體輕虛, 其性浮收, 且味帶余甘, 治上焦心肺咳嗽, 痰飲熱渴諸病, 含噙尤為相宜。

竹瀝 梨 竹茹 瓜蔞 冬瓜子 荸薺 浙貝母 瓜蔞皮 瓜蔞子 川貝母 白前 旋覆花 白芥子 禹白附 貓爪草 薑汁 豬牙皂 膽南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