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皮膚粘膜出血

皮膚粘膜出血是一種通過皮膚表現出來的, 皮膚粘膜出血原因有血管外因素、血管因素和血小板因素等, 皮膚粘膜出血症狀有出血後, 創傷出血不止, 關節疼痛等病症, 皮膚粘膜出血的治療有哪些呢?一起瞭解一下吧!

皮膚粘膜出血

皮膚粘膜出血是以皮膚粘膜的廣泛或局限性出血, 或受傷後出血不止為臨床特徵。 出血如為帽針頭大, 直徑在2mm以內者稱為出血點, 3~5mm大者稱為紫癜, 大於5mm者稱為瘀斑。 局部隆起或有波動感者則為血腫。 皮膚粘膜出血是因機體的止血與凝血機理障礙所引起。

1.皮膚粘膜出血原因

(1)血管外因素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有這樣的經驗, 面部外傷時眼睛周圍較其他部位容易青紫;老年人碰撞硬物後較年輕人更易出現青紫現象。 這是因為止血過程的完成受到血管周圍組織的影響。 如果出血面對堅韌的組織, 由於組織壓力, 一般易於止血。 血管周圍組織變性、萎縮和鬆馳, 則支撐力量薄弱, 易發生出血。 由於眼睛周圍組織鬆馳, 老年人較年輕人組織鬆馳, 所以眼睛周圍較面部其餘組織, 老年人較年輕人受外傷後容易出現青紫。

(2)血管因素

正常人小血管損傷後血管立即反射性收縮, 局部血流變慢, 促進止血。 血管因素所致出血可見於過敏性紫癜, 由於感染、維生素C缺乏, 化學因素所致的症狀性非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 血管因素所致出血的臨床表現是出血點、紫癜、瘀斑等, 很少有血腫, 毛細血管脆性試驗陽性, 但出凝血時間正常。

(3)血小板因素

血小板在止血過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聚集在損傷部位的血小板在止血栓子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在臨床上較常見。 主要表現為紫癜。 血小板減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均易致出血。 實驗室檢查出血時間延長、血塊回縮不良、血小板減少。

(4)凝血因素

此類出血性疾病比較少見, 病因多為先天性、少數為獲得性(主要由肝病引起)。 出血的表現以外傷後深部組織出血與血腫形成, 或發生非損傷性關節腔積血為特徵。

病人常在輕傷後出血停止幾小時後又再次出血, 持續時間長, 止血後易復發。 例如血友病。

2.皮膚粘膜出血伴隨症狀辨病

(1)輕微創傷後出血不止

易皮膚粘膜出血, 伴有輕微創傷(如拔牙)後出血不止, 應注意血友病、血小板減少、血小板功能異常。

(2)伴關節痛、腹痛、血尿

對稱性紫癜伴關節痛、腹痛、血尿者, 常為過敏性紫癜。

(3)伴牙齦出血、血尿、血便

泛發性皮膚出血點、紫癜、瘀斑, 伴牙齦出血、血尿、血便者, 提示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4)伴黃疸

紫癜伴黃疸者, 提示肝功能不全導致凝血障礙。

皮膚粘膜出血的治療

血小板低於50×109/L的預防及護理 增加臥床休息時間, 防止身體受傷, 如跌倒、碰撞, 保證充足睡眠, 避免情緒激動。

在病人發熱、寒顫、神志不清和虛弱時更應注意防護。 保持大便通暢, 大便時不可用力過大, 必要時用開塞露等幫助排便, 避免腹內壓增高引起出血。

皮膚出血的預防及護理 保持床單平整, 被褥衣服輕軟。 避免皮膚摩擦及肢體受壓, 勤剪指甲, 以免抓傷皮膚。 保持皮膚清潔, 定期洗澡, 輕擦不可用力。 儘量避免人為的創傷, 如進行各種穿刺時必須快速、準確、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局部加壓時間延長, 並觀察有無滲血情況。 注射或穿刺部位應交替更換, 以防局部血腫形成。 發生出血時, 應定時檢查出血部位, 注意出血點、瘀斑的消長情況。

結語:以上對皮膚粘膜出血做了詳細的介紹, 在日常生活中, 也會出現皮膚出血的現象, 但是很多人都不當回事,

如果發現皮膚粘膜出血, 而且創傷部位血無法制止, 應該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