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父母必知小兒腹瀉的五大症狀

嬰兒腹瀉(也稱消化不良), 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臨床綜合征。 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兒, 急性可分二型。 輕型腹瀉:每天數次至十餘次, 糞便呈蛋花湯樣, 偶有溢乳及嘔吐, 輕微腹脹等;重型腹瀉:每天十次以上, 多達數十次, 水樣便, 嘔吐, 發熱、面色發灰, 煩躁不安, 甚則昏迷、驚厥, 並有失水、電解質紊亂等症狀。 嬰兒腹瀉是針灸療法的主要適應症之一。 從五十年代中期起, 有關報導日益增多。 在穴位刺激法上, 不僅有針刺、艾灸、電針、耳針、穴位注射等多種形式, 而且考慮到小兒患者的特點。 八十年代起在總結以經驗的其礎上,

還開展了穴位鐳射照射、代針丸貼敷等方法。 這些方法痛苦小, 療效也不錯, 易於為患兒及其家長所接受。 針灸療法對嬰兒腹瀉有明顯的效果。 有人曾將穴位注射法治療與肌注或口服氯黴素(常規劑量)兩組患兒作對照, 結果穴位注射組在大便次數及體溫恢復至正常所需的平均時間上都較對照組為短。 已經證明, 針灸不但可以單純用於治療輕型腹瀉, 配合中西醫療法, 對重型腹瀉的住院病例也有顯著的作用。

診斷要點

一、大便每日四次以上, 呈黃色蛋花湯樣, 綠色水樣或白色米湯樣, 可帶少許粘液, 肉眼所見無濃血。

二、糞便鏡檢未發現阿米巴或其他原蟲。

三、糞便培養末發現痢疾、沙門氏等致病菌生長。

四、有條件的可作特殊致病菌培養(大腸桿菌、空腸彎曲桿菌、耶氏菌等)。

五、病史應注意飲食因素或感染因素所引起的腹瀉。 近年最多見的輪狀病毒腹瀉, 起病前或同時可伴有發熱、噁心、嘔吐及呼吸道症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