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組織損傷是指各種急性外傷或慢性勞損以及風寒濕邪侵襲等原因造成人體的皮膚、皮下淺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韌帶、關節囊、滑膜囊、椎間盤、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的病理損害, 稱為軟組織損傷。 臨床表現:疼痛, 腫脹, 畸形, 功能障礙。 軟組織損傷的主要分類:扭傷類, 挫傷類, 碾壓傷類;有急性筋傷, 慢性筋傷類;有開放性損傷類, 閉合性損傷類等。
中醫稱軟組織損傷為“筋傷”。 臨床分型有:
初期, 即傷後1~2周, 以氣滯血瘀, 疼痛、腫脹或瘀血化熱為主。 治宜攻利法、攻下逐瘀、行氣活血和清熱涼血為主。
中期, 即傷後2~6周,
後期, 即傷後6周以後, 以氣血不足為主。 治宜補益為主。
急性軟組織損傷疾患通過治療, 大多可以治癒, 有一部分未經正規治療則轉化成慢性。 但多數慢性軟組織損傷起病即表現為慢性。 如會計、車工、打字員等長期處於某種姿勢, 肌肉持續收縮, 即便停止工作, 肌肉仍不能恢復舒張狀態, 有的數小時, 有的甚至成年累月。 醫學上稱為“靜態殘餘張力”。
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力的載荷速度很慢, 受力點主要是肌腱和骨連接面, 主要是骨膜部位。 積累性損傷同樣會使肌肉纖維、微細血管、韌帶輕度撕裂和出血, 人體在進行修復過程中會發生結疤和粘連, 出現骨質增生、韌帶增生肥厚、椎管狹窄等,
慢性軟組織損傷是長時期逐漸形成的, 短期內不易觀察到, 待症狀明顯時, 已經出現了器質性改變.因慢性軟組織損傷發病廣泛, 治療困難, 以至於聯合國衛生組織把它列為目前世界上三大類疑難病之一。
軟組織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