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中藥調理小兒腹瀉

中醫在治療小兒腹瀉方面有療效好、副作用好的優點, 相比西醫更值得提倡應用。 本腹瀉的致病原因不外三方面:體質、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 腹瀉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便質變稀甚至水樣便, 水電解質紊亂。 腹瀉治療得當, 效果良好, 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可造成嚴重後果。 中醫治療腹瀉的手段主要包括中藥、針灸、推拿按摩三個方面。

中醫認為, 小兒腹瀉可以有風寒、濕熱、脾虛、傷食四個方面引起, 治療也要從這四個方面辨證論治。 風寒泄瀉主要由於外感風寒或過食生冷食物,

致使寒邪留滯於腸胃引起。 可見大便清稀如水, 腸鳴腹痛, 脘悶食少, 或兼有惡寒發熱、鼻塞身痛, 舌質淡苔白, 脈沉細。 治療應疏風散寒、化濕止瀉, 可以藿香正氣加減治療。 濕熱瀉常見於夏秋季節, 多因腸胃積熱、外受暑濕而致, 可見泄瀉腹痛, 肛門灼熱, 瀉下不爽, 糞色黃褐而惡臭, 甚至帶黏液、膿血, 煩熱口渴, 小便短赤, 舌紅苔黃膩, 脈濡數或滑數。 治療應該清熱利濕、安腸止瀉, 可用葛根芩連東加減治療。

脾虛瀉:小兒胃腸發育還不健全, 脾氣虛弱, 運化無力, 可導致泄瀉;還會因久病而致泄瀉。 表現大便時溏時瀉, 遷延反復, 完穀不化, 飲食減少, 食後脘悶不舒, 稍進油膩食物便次明顯增多, 面色萎黃, 神疲倦怠, 舌淡紅, 脈細弱。

治療應該健脾益氣、助運止瀉, 可用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 傷食泄瀉多見於嬰兒,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可由於過食或輔食增添不當引起, 證見瀉下糞便臭如敗卵, 伴有不消化食物, 腹痛, 瀉後痛減, 脘腹痞滿, 噯腐酸臭, 不思飲食, 舌苔厚膩, 脈滑。 治療應該消食化滯、運脾止瀉, 可用保和丸加減治療。

針灸治療腹瀉以腹部穴位配合四肢的穴位為主, 還可進行耳穴貼豆, 每日自行按壓、刺激穴位, 能夠有效緩解腹瀉引發的各種症狀。 選用足三裡、天樞、中脘、上巨虛、內庭、豐隆等。 還可以選用上述穴位, 每日按摩治療。

小兒腹瀉治療期間飲食以清淡、細軟和易消化食物為宜, 如米粥、米湯、麵條等, 且要少食多餐。 煮粥時可加薏米、山藥,

以健脾護胃, 利水止瀉。 不要吃黏膩、煎炸、辛辣、刺激、甜性、寒涼的食物。 同時要注意腹部保溫, 好要及時用溫開水清洗肛門。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