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哮喘的藥物貼敷療法

哮病是由於宿痰伏肺, 遇誘因引觸, 導致痰阻氣道, 氣道攣急, 肺失肅降, 肺氣上逆所致的發作性痰鳴氣喘疾患。 發時喉中哮嗚有聲, 呼吸氣促困難, 甚則喘息不能平臥。 喘證是由肺失宣降, 肺氣上逆, 或肺腎出納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難, 甚至張口抬肩, 鼻翼煽動, 不能平臥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常見病證。 嚴重者可發生喘脫。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

貼敷部位:雙側定喘、肺俞、照俞穴(圖二)。

藥物組成:炒白芥子、炙麻黃各4g, 炙款冬花、桔梗、延胡索、細辛各3g, 甘遂2g, 冠心蘇合膠囊6.1g, 薑汁適量。

製備方法:以上中草藥共研細末,

加入冠心蘇合膠囊中藥粉調勻, 用姜汁調成膏狀。

操作規程:以上為1人1次用量。 先用藥艾條在背部兩側定喘穴至腎俞穴之間進行溫和灸, 然後將藥膏貼於定喘、肺俞、膈俞穴上, 用膠布固定。

操作間隔:每日1次, 4次為1個療程。 一般用藥3~5個療程即獲良效。

主治:支氣管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二

貼敷部位:大杼、肺俞、天突、心俞、風門、厥陰俞、督俞、膻中(圖一、圖二)。

藥物組成:甘遂、白芥子各30g, 麻黃、細辛、乾薑、延胡索各1Og, 鮮生薑汁適量。

製備方法:上藥研細粉, 以鮮生薑汁調成糊狀, 攤於紙上。

操作規程:首次外貼大杼、肺俞、天突、心俞穴;第二次貼於風門、厥陰俞、督俞、膻中等穴。

操作間隔:兩組穴位交替貼用, 每次貼6~12小時。

主治:支氣管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三

貼敷部位:定喘、肺俞、膏育俞、膻中穴(圖一、圖二)。

藥物組成:白芥子、延胡索各33g, 細辛、甘遂各17g, 六神丸2支(60粒), 生薑汁適量。

製備方法:將上藥前4味共研細末, 生薑搗爛取汁。 用薑汁將藥末調勻, 攤在油紙上。 做成直徑4cm, 厚0.8cm的小餅, 再將六神丸粉末(每次用20粒)壓在藥餅中心處。

操作規程:用時將藥餅貼在穴位上(雙側的定喘、肺俞、膏盲俞、膻中穴), 膠布固定。 如痰多者, 加貼豐隆穴(雙);腎虛者, 加貼腎俞穴(雙);脾虛者加貼脾俞(雙)、足三裡(雙)穴。

操作間隔:在每年初、中、末伏日各貼藥1次為1個療程。 每次貼藥3~6小時, 均貼3個療程。 連續貼敷3個療程可獲痊癒或顯效。

主治:支氣管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四

貼敷部位:華蓋、膻中、脫俞、肺俞(圖一、圖二)。

藥物組成:桑白皮、杏仁、黃芩各10g,

石膏30g。

製備方法:上藥共研細末過篩, 用涼開水調和製成直徑約2.5cm的藥餅6個。

操作規程:將以上六貼分貼於華蓋、膻中、膈俞(雙)、肺俞(雙)穴上, 包紮固定。

操作間隔:每次貼4~5小時, 每日1次, 連貼10日為1個療程。 一般用藥2~3個療程可獲滿意療效。

主治:熱哮症。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五

貼敷部位:胸背。

藥物組成:鮮薑5000g。

製備方法:將鮮薑搗爛, 用紗布包, 擠取薑汁。

操作規程:以薑汁浸棉花, 曬乾做成背心。 令病人穿之, 日夜護住胸背, 或每日使用8小時以上。

操作間隔:長穿效良。

主治:風寒咳嗽及支氣管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六

貼敷部位:湧泉穴(圖四)。

藥物組成:杏仁、木鱉子、花椒、大黃各10g, 香油適量。

製備方法:將上藥共研細末, 貯瓶備用。

操作規程:每晚睡前取12g,

用香油調敷于雙足湧泉穴上, 外用紗布包紮固定, 翌晨去掉。

操作間隔:連用3~7日為1個療程。 用藥1~3個療程即取滿意療效。

主治:咳嗽、痰多之支氣管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七

貼敷部位:雙側肺俞(圖二)。

藥物組成:鹿茸、附片、肉桂各100g, 全瓜萎、紫蘇葉各20g, 防風、生綿黃芪、黨參、白術各150g, 炮姜、母丁香各30g, 酒炒黃芪300g。

製備方法:將肉桂、丁香研細末, 余藥用清水4000m1浸一夜, 次日入鍋中煎至水幹, 再傾入茶油2L同煎, 待藥枯, 用絹篩去淨渣, 再煎至滴水成珠後, 入黃丹270g, 然後將肉桂、丁香末加入和勻, 收膏攤布上, 每張25~30g重。

操作規程:用時取膏烘熱貼于背部肺俞穴(雙)上。

操作間隔:每2~3天換藥1次。

主治:老幼新舊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八

貼敷部位:雙側肺俞、風門穴(圖二)。

藥物組成:連翹、當歸、白芷、木鱉子、肉桂、赤芍、白薇各40g, 白及、茯苓、草烏、烏藥、川烏各30g, 豬牙皂、棗枝、桑枝、桃枝、柳枝、桂枝各25g。

製備方法:麻油1500m1, 浸藥一夜, 熬焦去渣, 入飛黃丹500g, 如麥色, 再以桃柳棍2根, 攪至滴水成珠, 人乳香、沒藥細末各20g, 收吾攤成膏藥。

操作規程:將膏藥貼於雙側肺俞、風門穴上。

操作間隔:貼三伏、三九。

主治: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九

貼敷部位:肺俞(雙)、心俞(雙)、膈俞(雙)、大椎穴(圖二)。

藥物組成細辛、生半夏、甘遂、延胡索、肉桂各Sg, 白齊子10g。

製備方法:上藥共研細末, 和勻備用。 另備麝香2g。

操作規程:用時先用姜汁調和成糊狀, 再加麝香, 貼在上述穴位, 共貼7次。

操作間隔:每次貼敷2小時, 每年盛夏初伏、中伏、末伏各貼1次, 可連貼3年。

主治:哮喘(適用於寒哮)。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十

貼敷部位:百勞、肺俞、膏盲(圖二)。

藥物組成:細辛、白芥子各21g,甘遂、延胡索各12g(1次貼敷量)。

製備方法:上藥共研細末,用生薑汁120m1,調成糊狀,制成藥餅6只,再用麝香1.5g,研細後均分6份,放在藥餅中央,備用。

操作規程:將藥餅放在直徑約10cm的圓形布上,貼在百勞、肺俞、膏育3穴,兩邊對稱,共6個穴上。用膠布固定。

操作間隔:在伏天敷貼,初伏貼1次,中伏貼2次,末伏貼1次,每次敷貼2小時。

主治:支氣管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十一

貼敷部位:湧泉及與湧泉相對的足背阿是穴(圖五)。

藥物組成:桃仁60g,杏仁、梔子各20g,胡椒3g,糯米2g。

製備方法:藥共研細末,用雞蛋清調製成糊狀。

操作規程:將藥糊分成4份,貼敷于雙側湧泉及與湧泉相對的足背阿是穴處,用油紙覆蓋,膠布固定。

操作間隔:敷貼12h後去藥洗淨後隔12h再貼敷第2次,貼敷3次為1療程。

主治:哮喘發作期或緩解期的治療。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十二

貼敷部位肺俞(雙)、大椎、風門(雙)、天突、膻中、定喘(雙)(圖一、圖二)。

藥物組成:乾薑、五味子、法半夏、麻黃、細辛、生白芥子;藥物比例為

3:3:8:1O:12:16。

製備方法:將以上6種配方藥物分別研成細末,用鮮姜汁調成稠膏狀即可,隨用隨備。

操作規程:使用時,取2g置於每一腧穴部位,再用4cmx4cm大小膠布固定;成人每次貼4~6h,兒童每次貼1h,到時取下即可(若起泡,可提前取下)。

操作間隔:每週貼敷1次,連續3周為1個療程。

主治:成人及小兒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十三

貼敷部位:大椎、腎俞、肺俞、關元、膏育、神闕、脾俞、膻中、內關(圖一、圖二、圖三)。

藥物組成:白芥子、延胡索、皂角、細辛;藥物比例為2:2:1:1。

製備方法:過120目篩,將新鮮生薑洗淨榨汁,加蒸溜水調配成50%的生薑汁。

操作規程:三伏第1天使用,取2g置於每一臉穴部位,再用4cmx4cm大小膠布固定;每次貼2~4h,到時取下即可(若起泡,可提前取下)。

操作間隔:三伏第1天各貼敷1次,每次2~4h。

主治小兒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十四

貼敷部位:定喘、肺俞、膏盲及腋中穴(圖一、圖二)。

藥物組成: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細辛按4:4:1:1比例配製。

製備方法:研成細末,用生薑汁調成糊狀,置於3cmx4cm大小紗布上,中間點少許麝香。

操作規程:每貼取上藥1.5g,於每年的三伏、三九天使用,從夏季入伏日起,每10天貼1次,計3次;冬季從入九日起,每9天貼1次,計3次,每次貼0.5~2h。

操作間隔:連續貼3年為1個療程。

主治:小兒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十

貼敷部位:百勞、肺俞、膏盲(圖二)。

藥物組成:細辛、白芥子各21g,甘遂、延胡索各12g(1次貼敷量)。

製備方法:上藥共研細末,用生薑汁120m1,調成糊狀,制成藥餅6只,再用麝香1.5g,研細後均分6份,放在藥餅中央,備用。

操作規程:將藥餅放在直徑約10cm的圓形布上,貼在百勞、肺俞、膏育3穴,兩邊對稱,共6個穴上。用膠布固定。

操作間隔:在伏天敷貼,初伏貼1次,中伏貼2次,末伏貼1次,每次敷貼2小時。

主治:支氣管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十一

貼敷部位:湧泉及與湧泉相對的足背阿是穴(圖五)。

藥物組成:桃仁60g,杏仁、梔子各20g,胡椒3g,糯米2g。

製備方法:藥共研細末,用雞蛋清調製成糊狀。

操作規程:將藥糊分成4份,貼敷于雙側湧泉及與湧泉相對的足背阿是穴處,用油紙覆蓋,膠布固定。

操作間隔:敷貼12h後去藥洗淨後隔12h再貼敷第2次,貼敷3次為1療程。

主治:哮喘發作期或緩解期的治療。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十二

貼敷部位肺俞(雙)、大椎、風門(雙)、天突、膻中、定喘(雙)(圖一、圖二)。

藥物組成:乾薑、五味子、法半夏、麻黃、細辛、生白芥子;藥物比例為

3:3:8:1O:12:16。

製備方法:將以上6種配方藥物分別研成細末,用鮮姜汁調成稠膏狀即可,隨用隨備。

操作規程:使用時,取2g置於每一腧穴部位,再用4cmx4cm大小膠布固定;成人每次貼4~6h,兒童每次貼1h,到時取下即可(若起泡,可提前取下)。

操作間隔:每週貼敷1次,連續3周為1個療程。

主治:成人及小兒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十三

貼敷部位:大椎、腎俞、肺俞、關元、膏育、神闕、脾俞、膻中、內關(圖一、圖二、圖三)。

藥物組成:白芥子、延胡索、皂角、細辛;藥物比例為2:2:1:1。

製備方法:過120目篩,將新鮮生薑洗淨榨汁,加蒸溜水調配成50%的生薑汁。

操作規程:三伏第1天使用,取2g置於每一臉穴部位,再用4cmx4cm大小膠布固定;每次貼2~4h,到時取下即可(若起泡,可提前取下)。

操作間隔:三伏第1天各貼敷1次,每次2~4h。

主治小兒哮喘。

哮喘藥物貼敷療法十四

貼敷部位:定喘、肺俞、膏盲及腋中穴(圖一、圖二)。

藥物組成: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細辛按4:4:1:1比例配製。

製備方法:研成細末,用生薑汁調成糊狀,置於3cmx4cm大小紗布上,中間點少許麝香。

操作規程:每貼取上藥1.5g,於每年的三伏、三九天使用,從夏季入伏日起,每10天貼1次,計3次;冬季從入九日起,每9天貼1次,計3次,每次貼0.5~2h。

操作間隔:連續貼3年為1個療程。

主治:小兒哮喘。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