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炎的症狀
二、血管炎常見的疼痛原因
三、引起血管炎的原因
血管炎的症狀
1、血管炎的初期症狀
損害往往先發于青年男、女的小腿,而後至大腿及臀,極少發生在血管炎患者的上肢。 一般損害的皮膚為如楊梅大小或更大的皮下結節,自數個至10餘個不等。 分佈在血管炎患者身上,無局限於伸面或屈面傾向。 大多數呈淡色、鮮紅或皮膚色,血管炎久病患者也可呈暗紅或紫紅色,壓之可退,結節消退或遺留少許色素沉著斑,無破潰及相互融合傾向。 不同程度疼痛和壓痛,自覺小腿酸脹、疼痛、無力,伴水腫時尤甚,行走及站立時加重,或有膝、踝關節疼痛,但無紅腫。
2、血管炎的全身性症狀
全身性症狀視發病緩急及損害多少而不同,血管炎患者一般有疲乏、困倦、頭痛或食欲不振等。 大多數血管炎患者並不發熱,少數血管炎患者夏天低熱、勞累後升高或於結節出現之前後幾天內高熱,也有呈寒熱往來之狀者,無持續高熱病例。 多於春末夏初發病,秋後減輕,冬天緩解,如此季節性地反復發作,持續幾年至10餘年不等,也有間隔幾年突然發作的血管炎患者。 病期越長,損害越多,但均無內臟損害表現。
3、血管炎症狀診斷
3.1、肺部:出現彌漫性、間質性或結節性病變,可以有咳嗽、氣急、呼吸困難等表現;
3.2、腎:出現血尿、蛋白尿,發生率高,常較早出現腎功能減退;
3.3、肝臟:出現肝區不適、肝功能損害;
3.4、心血管:出現無脈、雙側肢體血壓差異增大。
3.5、神經系統:因向顱內供血血管病變,引起腦缺血的症狀、顱內血管炎可引起顱內出血或結節樣病灶。 供應周圍神經的血管病變,可以引起神經病變而出現神經感覺、運動障礙;
3.6、鼻咽部:在韋格納肉芽腫(血管炎中的一種),可有鼻咽部肉芽腫樣病變,出現鼻塞、鼻出血等症狀。
血管炎常見的疼痛原因
缺血性疼痛:由於肢體血液迴圈障礙,發生營養障礙所致。 多見於趾(指)部疼痛,夜間疼痛加重,當肢體缺血嚴重時,則疼痛更為明顯。
血管痙攣性疼痛:由於血管痙攣而出現肢體疼痛,多呈陣發性,患肢冰涼,出冷汗,呈蒼白色。 發作後症狀逐漸緩解。
缺血性神經痛:由於肢體嚴重缺血和營養障礙改變,而發生缺血性神經炎所致。 肢體常有麻木,出現針刺樣或觸電樣疼痛,向肢體遠端放射。 肢體上可有大小不等的麻木區,感覺、痛覺遲鈍或消失。
感染性疼痛:肢體發生潰瘍或壞疽繼發感染,由於局部感染和壞死組織的刺激而引起。 常在局部發生劇烈疼痛(熱痛),多在夜間加重。
異物刺激性疼痛:肢體發生潰瘍或壞疽時,創口內遺留死骨,敷料幹結,或局部應用刺激性等,均可引起局部疼痛,有時為劇烈疼痛。
引起血管炎的原因
血管炎是因為血管壁及血管周圍有炎症細胞浸潤,並伴有血管損傷,包括纖維素沉積、膠原纖維變性、內皮細胞及肌細胞壞死的炎症,又稱為脈管炎。
專家指出在這些複雜的病因中,其中感染時最明確的病因,感染引致的感染性血管炎的病因比較明確,如某些致病微生物,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真菌等;又如某些化學物質,藥物,其他致敏原,煙草等,這些致病抗原或有毒物質或其代謝產物,可直接損害血管內皮細胞引發血管炎性改變或介導免疫異常反應,如感染性血管炎時,病原體在血管壁內大量增殖,在啟動免疫反應之前或同時即可引致炎性細胞聚集和血管炎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