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打好乒乓球呢?打好乒乓球有哪些姿勢呢?那麼愛打乒乓球的朋友們要注意以下幾點和打乒乓球的姿勢了, 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打乒乓球的準備姿勢
打乒乓球每次擊球前必須集中全部注意力, 判斷清楚來球的落點、速度和旋轉性質;然後迅速移動步法, 選擇合理的擊球位置;採用相應的擊球動作, 將來球準確有效地回擊過去。 這就要求在擊球前保持較好的準備姿勢。 較好的準備姿勢應當是有利於快速起動, 有利於照顧全台, 有利於採用各種技術回擊來球。
準備姿勢包括身體姿勢和站位元兩個部分。
(一)身體姿勢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或比肩稍寬, 兩膝微屈, 前腳掌著地(主要以腳內側蹬地), 腳趾輕微用力壓地, 腳跟微離地面, 重心置於兩腳之間, 上體略前傾、收腹, 持拍手臂自然彎屈, 直握拍的肘部略向外張, 球拍置於腹部右前方, 手腕自然放鬆, 拍頭指向右斜前方, 橫握拍的肘部向下, 前臂自然平舉, 手腕自然放鬆, 拍頭指向上方, 非持拍手臂自然彎屈於身體左側。 兩眼注視來球。
(二)站位不同打法的人, 其站位元方式也不同.
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站位, 一般是左腳稍前於右腳, 左腳位置基本處於球臺左邊線的延長線上。 身體與球臺端線的距離約為40釐米左右。
直拍兩面攻和橫拍快攻打法的站位基本同上, 但身體與球臺端線的距離約為50釐米左右。 直拍弧圈打法的站位是左腳在前, 右腳在後, 左腳基本位於球臺左邊線延長線外約25釐米處。 身體面向對方檯面的左角, 與球臺左角的距離約60釐米左右。 橫拍兩面拉打法的站位, 左腳可略前於右腳,
打乒乓球的握拍法
乒乓球是一項具有多種類型打法的運動項目。 由於類型打法不同, 其基本技術也有所不同。
基本技術一般分為單項技術和結合技術兩種。 單項技術是指各種單個的技術動作, 這是初學者必須認真掌握的, 結合技術是指各種單項伎術的結合運用, 這是戰術訓練和運用的基礎。
握拍方法與擊球動作有密切關係。 每個擊球動作, 都是由手臂、手腕和手指相互配合用力來完成的。
握拍方法有直拍和橫拍兩種。 這兩種握拍法又由於打法特點不同而在具體握法上有所差別。
一、直拍握拍法
(一)快攻類型握拍法
快攻類型(包括左推右攻和兩面攻兩種打法)常見的握拍方法有以下三種:
1、球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的第三關節處, 以食指的第二關節壓住球拍的右肩, 食指的第一關節自然向內彎屈, 拇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肩(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要適中)。 其他三指自然彎屈斜重疊, 以中指第一指節托於球拍背面, 使球拍保持平穩。
這種握拍法, 手腕比較靈活。 可以在發球時利用手腕動作, 發出動作相似而旋轉、落點不同的球;也可以很靈活地打出斜、直線球;對台內球的處理也較為有利, 由反手位用反手擊球後再打正手位的來球, 以及由反手位用反手擊球後進行側身正手攻球時, 有利於正、反手兩個技術動作的協調結合。 對中路追身球, 手腕可以自然下垂, 通過手腕來調節拍形,對來球進行合理的回擊。用這種握拍法進行正手攻球時,拇指與中指協調用力,食指相對放鬆,無名指微離中指,指尖輕托球拍背面,以保持發力時球拍的穩定。進行反手攻球或推擋球時,食指和中指協調用力,拇指相對放鬆。用手腕發力時(包括正、反手擊球).以中指發力為主,拇指和食指保持拍形的穩定,同時作輔助用力。
2、握拍方法與第一種基本相同,但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鉗形較大)。這種握拍法有利於上臂和前臂的集中發力。因此,中、遠台攻球,正手攻球,扣殺球都比較有力。但由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握拍較深,對手腕的靈活性有一定的影響,對處理台內球、轉球、推擋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第二、三關節之間,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右兩肩,兩指間的距離適中(但比第一種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節左側將球拍背面托住,無名指和小指斜疊在中指之下,用無名指輔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
這種握拍法為部分兩面攻的運動員所採用,其優點是進行反手攻球時,提起前臂後拍頭朝上,有利於反手高壓打球,使打出去的球快速有力。這種握拍法,由於沉手時拍形下垂,因此在進攻中路迫身球時比較協調。由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小,手腕比較靈活,因此易於處理台內球,對突擊加轉球也較好,其缺點是對正手離身球因拍形下垂而難以高壓擊球。同時因手腕比較靈活,拍形不易固定。
(二)弧圈類型握拍法
直拍弧圈型的握拍有兩種:
1、握拍與快攻型第一種握法相同。它在正手拉弧圈球時,拇指、中指和無名指協調用力,中指和無名指略微伸直(不是完全伸直,仍有一些彎屈),以利於出手擊球時較好地保持拍形的前傾。
這種握拍法的優點是手腕比較靈活,正、反手和推擋的結合比較容易,處理台內球也較好。缺點是拍型不易固定,對正手大角度球和扣殺較高的球較難處理。
2、拇指貼在球拍左側,食指輕輕扣住拍柄,形成一個小環狀。中指和無名指較直地以第一指節托住球拍背部,小指自然緊貼在無名指之下。這種握拍法,很自然地將手臂、手腕和球拍聯成—條線,拍呈橫狀,擴大了右半台的照顧範圍。在正手拉弧圈球和扣殺時,容易發揮手臂的力量。正、反手結合運用時,主要靠前臂帶動手腕作迴旋動作。缺點是手腕不靈活,處理快攻球、台內球,追身球及反手近檯球比較困難。
(三)削球類型握拍法直拍削球型的握拍是拇指自然彎屈,緊貼拍柄左側,第一指節用力下壓,其餘四指自然分開托住球拍背面。這種握拍法削球的照顧面較大,正、反手削球時以手臂的轉動調節拍形。削中轉攻或推擋時,食指要迅速移到前面,第二指節壓住球拍右肩;拍後三指則改為自然彎屈托住拍底。
通過手腕來調節拍形,對來球進行合理的回擊。用這種握拍法進行正手攻球時,拇指與中指協調用力,食指相對放鬆,無名指微離中指,指尖輕托球拍背面,以保持發力時球拍的穩定。進行反手攻球或推擋球時,食指和中指協調用力,拇指相對放鬆。用手腕發力時(包括正、反手擊球).以中指發力為主,拇指和食指保持拍形的穩定,同時作輔助用力。2、握拍方法與第一種基本相同,但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鉗形較大)。這種握拍法有利於上臂和前臂的集中發力。因此,中、遠台攻球,正手攻球,扣殺球都比較有力。但由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握拍較深,對手腕的靈活性有一定的影響,對處理台內球、轉球、推擋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第二、三關節之間,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右兩肩,兩指間的距離適中(但比第一種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節左側將球拍背面托住,無名指和小指斜疊在中指之下,用無名指輔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
這種握拍法為部分兩面攻的運動員所採用,其優點是進行反手攻球時,提起前臂後拍頭朝上,有利於反手高壓打球,使打出去的球快速有力。這種握拍法,由於沉手時拍形下垂,因此在進攻中路迫身球時比較協調。由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小,手腕比較靈活,因此易於處理台內球,對突擊加轉球也較好,其缺點是對正手離身球因拍形下垂而難以高壓擊球。同時因手腕比較靈活,拍形不易固定。
(二)弧圈類型握拍法
直拍弧圈型的握拍有兩種:
1、握拍與快攻型第一種握法相同。它在正手拉弧圈球時,拇指、中指和無名指協調用力,中指和無名指略微伸直(不是完全伸直,仍有一些彎屈),以利於出手擊球時較好地保持拍形的前傾。
這種握拍法的優點是手腕比較靈活,正、反手和推擋的結合比較容易,處理台內球也較好。缺點是拍型不易固定,對正手大角度球和扣殺較高的球較難處理。
2、拇指貼在球拍左側,食指輕輕扣住拍柄,形成一個小環狀。中指和無名指較直地以第一指節托住球拍背部,小指自然緊貼在無名指之下。這種握拍法,很自然地將手臂、手腕和球拍聯成—條線,拍呈橫狀,擴大了右半台的照顧範圍。在正手拉弧圈球和扣殺時,容易發揮手臂的力量。正、反手結合運用時,主要靠前臂帶動手腕作迴旋動作。缺點是手腕不靈活,處理快攻球、台內球,追身球及反手近檯球比較困難。
(三)削球類型握拍法直拍削球型的握拍是拇指自然彎屈,緊貼拍柄左側,第一指節用力下壓,其餘四指自然分開托住球拍背面。這種握拍法削球的照顧面較大,正、反手削球時以手臂的轉動調節拍形。削中轉攻或推擋時,食指要迅速移到前面,第二指節壓住球拍右肩;拍後三指則改為自然彎屈托住拍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