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暑傷上中焦型暑溫

病因病機:暑邪久熱, 寢不安, 食不甘, 神識不清, 陰液元氣兩傷者

證候表現:寢不安, 食不甘, 神識不清

處方:三才湯主之。

治則治法:凡熱病久入下焦, 消爍真陰, 必以複陰為主。 其或元氣亦傷, 又必兼護其陽

處方:三才湯兩複陰陽, 而偏于複陰為多者也。 溫熱、溫疫末傳, 邪退八九之際, 亦有用處。 暑溫末傳, 亦有用複脈、三甲、黃連阿膠等湯之處。 彼此互參, 勿得偏執。

處方:三才湯方(甘涼法)人參(三錢)天冬(二錢)幹地黃(五錢)水五杯, 濃煎兩杯, 分二次溫服。 欲複陰者, 加麥冬、五味子;欲複陽者, 加茯苓、炙甘草。

出處:《溫病條辨》·卷三下焦篇(卷)·暑溫伏暑(篇)

原文:暑邪久熱, 寢不安, 食不甘, 神識不清, 陰液元氣兩傷者, 三才湯主之。 凡熱病久入下焦, 消爍真陰, 必以複陰為主。 其或元氣亦傷, 又必兼護其陽。 三才湯兩複陰陽, 而偏于複陰為多者也。 溫熱、溫疫末傳, 邪退八九之際, 亦有用處。 暑溫末傳, 亦有用複脈、三甲、黃連阿膠等湯之處。 彼此互參, 勿得偏執。 蓋暑溫不列于諸溫之內, 而另立一門者, 以後夏至為病暑, 濕氣大動, 不兼濕不得名暑溫, 仍歸溫熱門矣。 既兼濕, 則受病之初, 自不得與諸溫同法。 若病至末傳, 濕邪已化, 惟餘熱傷之際, 其大略多與諸溫同法。 其不同者, 前後數條, 已另立法矣。 三才湯方(甘涼法)人參(三錢)天冬(二錢)幹地黃(五錢)水五杯, 濃煎兩杯, 分二次溫服。

欲複陰者, 加麥冬、五味子;欲複陽者, 加茯苓、炙甘草。

相關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