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黃耆1兩, 葛花1兩, 黃赤小豆花1兩, 大黃3分, 赤芍的功效與作用藥3分,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3分,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3分, 蝟皮1個, 檳榔半兩, 白蒺藜半兩, 皂角的功效與作用子仁(炒)半兩, 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烙)1兩。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中久積熱, 痔瘺下血, 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 食前煎桑白皮湯送下;以槐子煎湯送下亦得。
【摘錄】《宣明論》卷十三
【處方】黃耆1兩, 葛花1兩, 黃赤小豆花1兩, 大黃3分, 赤芍的功效與作用藥3分,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3分,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3分, 蝟皮1個, 檳榔半兩, 白蒺藜半兩, 皂角的功效與作用子仁(炒)半兩, 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烙)1兩。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腸中久積熱, 痔瘺下血, 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 食前煎桑白皮湯送下;以槐子煎湯送下亦得。
【摘錄】《宣明論》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