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解毒瀉心東加減。 若發熱高, 煩躁甚, 加犀角以解熱清心;大便秘結, 加生大黃通腑泄熱。
證候表現:發病急驟, 紅斑, 水皰, 皮膚灼熱;伴身熱, 口渴欲飲, 煩躁不安, 大便幹結, 小便黃;舌質紅絳, 苔少而幹, 脈弦數。
病因病機:熱毒熾盛, 迫血妄行, 故發病急驟, 紅斑, 水皰, 皮膚灼熱;熱在氣分, 故身熱煩躁, 口渴欲飲;熱結腸道, 則大便幹結;移熱于小腸則小便黃;舌質紅絳、苔少而幹、脈弦數為熱毒熾盛之象。
治則治法:清熱涼血解毒。
方用:解毒瀉心東加減。 若發熱高, 煩躁甚, 加犀角以解熱清心;大便秘結, 加生大黃通腑泄熱。
出處:《中醫外科學》·分論(卷)·第六章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篇)
原文:熱毒熾盛:發病急驟, 紅斑, 水皰, 皮膚灼熱;伴身熱, 口渴欲飲, 煩躁不安, 大便幹結, 小便黃;舌質紅絳, 苔少而幹, 脈弦數。 辨證分析:熱毒熾盛, 迫血妄行, 故發病急驟, 紅斑, 水皰, 皮膚灼熱;熱在氣分, 故身熱煩躁, 口渴欲飲;熱結腸道, 則大便幹結;移熱于小腸則小便黃;舌質紅絳、苔少而幹、脈弦數為熱毒熾盛之象。 治法:清熱涼血解毒。 方藥:解毒瀉心東加減。 若發熱高, 煩躁甚, 加犀角以解熱清心;大便秘結, 加生大黃通腑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