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登豆瘡病證簡述

登豆瘡病, 學名角層下膿皰性皮膚病, 是一種慢性良性復發性膿皰性皮膚病, 中年婦女多見, 病理變化為角層下膿皰。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 有人認為與感染病灶、精神創傷、內分泌功能異常等有關, 也有認為本病可能系某些其他皮膚病如皰疹樣膿皰病、泛發性膿皰性細菌疹等的變異。

臨床表現

好發于中年婦女, 但是也有兒童發病的報導。 皮損為無菌淺表性膿皰如膿皰瘡, 排列呈環形或匐形性, 好發於上肢、腹股溝和腋窩, 水皰有時可見, 但常為膿皰, 膿皰常呈卵圓形, 皰壁鬆弛, 有時上部澄清, 下部渾濁,

呈弦月狀。 早期膿皰周圍有紅暈, 數天后膿皰吸收或破裂, 留下淺表的薄痂, 鱗屑痊癒時留下棕褐色色素沉著。 不發生萎縮, 一般沒有自覺症狀, 可有輕度瘙癢, 發熱等全身症狀。 黏膜損害罕見, 膿液培養無細菌生長。 發作與緩解交替。

治療

碸類藥物如氨苯碸50~150mg/d有效, 療效慢, 不像皰疹樣皮炎那樣明顯, 但最終可獲完全緩解。 某些患者治療數月後, 可完全停止用藥。 磺胺吡啶1.0~3.0g/d也有效。 全身給予皮質類固醇激素效果並不明顯, 儘管有時大劑量的皮質類固醇激素可抑制泛發性皮損, 但是很顯然, 在治療一個良性疾病時, 長期應用有潛在危險性的藥物應慎重考慮。 維A酸和PUVA治療對部分病例有效。 抗生素治療是無效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