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絛蟲病

【概述】

絛蟲病是由豬絛蟲或牛絛蟲寄生在人體小腸引起的寄生蟲病, 臨床以腹痛, 腹瀉, 食欲異常, 神疲乏力及大便排出絛蟲節片為主症。 好發於有吃生的或未煮熟豬、牛肉習慣的地區。 小兒感染率較成人低。

中醫稱絛蟲為“白蟲”、“寸白蟲”。

【病因病理】

由於吃了未煮熟的含有絛蟲囊尾蚴的豬肉、牛肉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囊尾蚴進入人體, 約2~3月發育為成蟲, 吸附於腸壁, 損傷脾胃, 擾亂氣機, 故噁心嘔吐, 腹痛腹瀉, 食欲不振。 當蟲體吸取人體氣血精華, 則見消瘦乏力, 面色萎黃等。 如果直接食入絛蟲卵, 那麼蟲卵在十二指腸內孵化出的六鉤蛐,

可隨血流播散至全身, 出現皮下、肌肉結節, 寄生於腦部則可發生癲癇。

【診斷要點】

1、曾有進食未煮熟豬肉或牛肉史。

2、大便排出或肛門自動逸出扁平狀白色絛蟲節片。 有腹痛, 腹瀉, 嘔吐等消化功能紊亂症狀。 寄生于皮下及肌肉, 局部可們及結節, 圓形黃豆大小, 堅實能移動。 寄生腦部引起癲痛, 癱瘓, 視力模糊等。

3、實驗室檢查, 糞便內找到絛蟲卵或節片。 皮下結節病理檢查有絛蟲囊尾蚴頭節。 腦CT掃描對腦囊蟲病診斷有幫助。 眼囊蟲病, 可進行眼底鏡檢查。

【分型治療】

1、驅蟲:方用下蟲丸加減。 可用擯榔 10克, 貫眾10克, 鶴虱10克, 蕪荑10克, 雷丸6克, 木香6克, 甘草6克, 水煎頓服, 服後2~3小時觀察排蟲情況。 也可選用下列處方:

(1)南瓜子仁粉 30~60克, 早晨空腹頓服, 2小時後服擯榔煎劑(生檳榔, 1~3歲10~15克, 3歲以上30~40克)。 若無腹瀉, 半小時後沖服玄明粉5~10克。 一般3小時內即有絛蟲排出。

(2)檳榔30~60克, 雷丸 10~15克, 水煎 2次, 不少於100毫升, 清晨空腹頓服, 藥後2小時觀察排蟲情況。 用於6歲以上兒童。

(3)仙鶴草根, 曬乾去皮研粉, 按每千克體重0.8克計算, 清晨空腹頓服, 不需瀉藥。

(4)榧子炒香嚼服, 7歲以下5~10克, 7~12歲10~20克, 每日早晨空腹頓服, 連服7日為一療程。

2、調理:可先驅蟲再調理, 或驅蟲與調理並進。 調理脾胃可用香砂六君子丸, 黨參10克, 白術10克, 茯苓10克, 陳皮6克, 木香6克, 砂仁6克(後入), 權殼6克, 甘草6克。 腹痛, 加香附10克、川??子10克;噁心嘔吐, 加姜半夏10克、蘇梗10克。

若出現氣血虛虧, 可用八珍湯補益氣血。

3、囊蟲病治療:若為皮下或肌肉的囊蟲病,

可用海藻玉壺湯化痰軟堅, 行瘀活血。 腦囊蟲病引起癲痛, 可用定癇丸化痰熄風, 定輔開竅;引起失語者可用菖蒲丸調補氣血, 養心開竅。

【注意事項】

1、加強衛生宣傳, 不吃未煮熟的豬肉及牛肉, 所用生熟肉刀應分開。 衛生機構加強肉類檢驗。

2、服藥後排便, 有蟲體排出, 切不可拉斷。 驅出成蟲若無頭節, 還應再行驅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