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身備五弓腰如反弓

腰脊中正在健身方面的作用

拳論說:“脊骨要挺則力達四梢, 氣鼓全身。 ”表明腰脊中正在利於氣血暢通。 脊柱是脊髓神經所在部位, 是中醫所說督脈通行的部位, 督脈下起骶骨尾部中央長強穴, 沿督脈上行至頸部背面的大椎穴。

而腧穴也都在背部, 腧穴是人身氣血的總匯, 臟腑精氣由腧穴而相互貫通。 太極拳對脊柱的正確鍛煉能促使經絡氣血暢通, 增強體質。 腰部只有五塊腰椎及肌肉支撐, 在人體結構上是比較薄弱的環節, 人體站立和勞動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旋轉應力。

加上成年後椎間盤發生退變,

彈性降低, 一旦腰部活動範圍過大, 或負荷增大時, 極易造成椎間盤纖維環受到擠壓而破裂, 刺激與壓迫相應部位的神經, 引起腰腿痛及一系列症狀。

因此腰脊正直, 使椎體關節間隙均勻, 受力均衡, 並能使上部所受重力迅速下傳, 不使腰部受力過重, 而對腰椎產生衝擊, 從而避免腰部受到損傷和通過脊椎對大腦產生的不良影響。

拳論中說:“提起臀部, 氣貫四梢, 兩腿繚繞, 臀氣相交。 ”中醫理論認為, 經脈匯於會陰, 裹臀不但有利於身體平衡, 也利於經脈的暢通及內氣的傳承疏導。

腰脊中正的調整方法及意義

1、虛領頂勁:在行功走架或站行坐臥時, 下頦微內收, 豎頸順項, 不可低頭仰面。 頭頂百會穴似有一線輕輕上提,

謂虛領頂勁(或稱頂頭懸, 懸頂, 提頂)。 頸不可僵硬, 也不可軟塌, 自然豎直。 脊髓、血管、氣管等彙集頸部, 頸部端正, 氣血、神意上通下達。 頸部端正使頂勁領起, 則周身輕靈。

正確的方法可使頸椎及頸部肌肉得到較好鍛煉, 對防治頸椎病有很好的作用。 頸直頭則正, 頭正則氣血暢通, 頭腦清醒, 對外界遇到的情況變化及各種資訊彙集大腦後迅速加工處理, 及時準確作出判斷, 並發出信號, 使身體各部協調配合, 動作穩健準確。

2、含胸拔背:心窩微收, 胸部內含, 能使脊背上拔, 使胸椎中正, 氣貼脊背。 不可挺胸或凹胸。 含胸拔背, 可相對增加胸腔容積, 使肺活量增加, 使呼吸深緩順暢。 肩部鎖骨關節肌肉群放鬆, 兩肩略向內扣, 有利於做到含胸,

使前胸成圓, 胸部成蓄勢。

3、松胯裹臀:兩側胯窩放鬆, 臀部肌肉向下松垂, 再輕輕向前, 向裡收斂, 使尾骨微向前移, 有向上托住丹田之意, 使丹田氣灌於四梢。 臀部垂、斂、提和胸部微內含、脊背上拔合而為用, 可以使腰前凸減弱或消失。

並使胸橫膈向下運動, 使腹部獲得充實圓滿的感覺, 有助於氣沉丹田。 太極拳的屈伸開合運動, 使腹部肌肉張馳, 橫膈上下運動, 使肺部充分收縮與擴張, 呼吸自然深長, 並可使腹腔臟器得到一種輕微按摩, 有助胃腸功能的增強與恢復。

太極拳有神奇的健身功能, 是因為它的每一個要領, 都遵循了人體的自然生理。 在身體的任何部位, 均不可有偏頗強硬之弊。 如果違背了人的自然生理程式,

其結果是適得其反, 對身體不惟有益, 甚至有害。 望學者詳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