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陳橘皮(湯浸, 去白, 焙)15兩(別搗羅為末), 巴戟天的功效與作用(去心)3兩,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去根)3兩, 牛膝(酒浸, 切, 焙)3兩,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酒浸, 切, 焙)3兩,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去毛, 酒炙)3兩, 菟絲子的功效與作用(酒浸3日, 別搗, 焙)3兩,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去粗皮, 炙, 銼)3兩, 陽起石(酒浸, 研如粉)3兩, 厚樸的功效與作用(去粗皮,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汁炙)3兩, 附子(炮裂, 去皮臍)3兩, 吳茱萸(湯洗, 焙乾, 炒)3兩,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切, 焙)3兩, 乾薑(炮)3兩, 京三棱(煨, 銼)3兩, 萆薢3兩,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 銼)1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久積冷氣, 攻心腹疼痛, 痰癖嘔逆, 腹脹不思飲食, 肌膚瘦瘁, 腰膝倦痛, 下痢泄瀉, 瘧疾腸風, 並婦人血海久冷無子。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 空心溫酒送下, 鹽湯亦得。
【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二
《聖惠》卷二十八:陳橘皮煎丸【處方】陳橘皮1斤(湯浸, 去白瓤, 焙乾, 搗羅為末, 用酒1鬥入於銀器中, 以慢火成膏), 附子2兩(炮裂, 去皮臍), 萆薢3兩(銼), 京三棱3兩(炮, 銼), 當歸3兩, 桂心3兩, 乾薑3兩(炮裂, 銼), 桃仁的功效與作用3兩(湯浸, 去皮尖雙仁, 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末, 入前橘皮煎中, 和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症瘕, 食不消化, 面色萎黃, 四肢羸瘦, 吃食全少, 腹內常多冷氣,
【用法用量】方中萆薢, 《普濟方》作“黃柏”。
【摘錄】《聖惠》卷二十八
《聖濟總錄》卷四十六:陳橘皮煎丸【處方】陳橘皮1斤(用水浸, 去白, 焙乾, 杵為細末, 醋的功效與作用1鬥熬為膏), 沉香(銼)2兩, 乾薑(炮裂)4兩, 桂(去粗皮)4兩, 附子(炮裂, 去皮臍)4兩, 萆薢(銼)2兩, 當歸(洗, 切, 焙乾)2兩, 京三棱(炮熟, 銼)2兩, 厚樸(去粗皮, 生薑汁炙令黑色)4兩。
【制法】上藥杵八味為末, 用陳橘皮膏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脾胃虛弱, 面黃肌瘦, 腰膝疼痛, 寒痰嘔逆, 腹脅痃癖氣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不嚼。 陳米飲送下亦得。
【摘錄】《聖濟總錄》卷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