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記得上高中時, 夥伴們中午都是趴在桌子上睡覺。 有時候睡得正香甜, 身體突然猛烈抽動, 把桌子都快要掀翻了, 還把坐在旁邊的同學嚇一跳, 弄得自己也極其尷尬。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過類似經歷?
記得上高中時, 夥伴們中午都是趴在桌子上睡覺。 有時候睡得正香甜, 身體突然猛烈抽動, 把桌子都快要掀翻了, 還把坐在旁邊的同學嚇一跳, 弄得自己也極其尷尬。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過類似經歷?
問了學醫的同學, 他們說可能是身體某個部分過度緊張造成的。 如果這種現象太頻繁的話,
於是乎我就開始瘋狂的問度娘。 百度說,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部分叫做網狀啟動系統, 他在維持覺醒、注意和維持肌肉緊張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們開始入睡時, 身體放鬆, 呼吸變慢, 部分腦神經也開始休息, 處於抑制狀態, 但仍有一些腦神經在活動, 他們要對我們覺醒時發生的事情進行重新的編碼整合, 促使我們更好的記憶。 那些活動著的神經可能不小心碰到了正在休息的網狀啟動系統,
這只是其中的一個解釋, 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解釋:應激論。 什麼意思呢?是這樣的, 按照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 我們從祖先那裡遺傳的, 有對危險做出逃跑和戰鬥的與生俱來的反應。 因此應激論說, 當我們在睡覺時, 全身肌肉放鬆, 對外界發生的事情完全無視。 比如, 當我們熟睡的時候, 有人用針紮我們一下, 我們都沒有反應, 即便有反應的話, 那也是在夢裡, 會夢到某個地方很疼, 或者夢到有人拿錐子紮自己。
另外一種解釋是這樣的:入睡時, 大腦皮層有些腦神經休息了, 即處於抑制狀態。 而那些沒有休息, 還在工作的腦神經需要換班休息, 於是就讓處於放鬆狀態的肌肉暫時緊張, 隨即便產生了身體上的抽動。
有時候, 如果白天勞累過度, 或長期處於高壓力狀態, 大腦不能完全進入放鬆狀態時, 也會出現身體抽搐的現象。
根據以上觀點, 只要抽搐現象不是頻繁的發生, 也未曾影響到正常的生活, 就不必太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