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癲癇與腎上腺激素

關於癲癇患者體內腎上腺激素水準變化的研究進行得較少, 癲癇發作可影響腎上腺激素濃度。

在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GTCS)和繼發性癲癇(CPS)發作後大約1個小時可出現血皮質醇濃度升高並可持續到發作後2小時, 而且在皮質醇升高之前還可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濃度升高。 皮質醇濃度升高可能與應激有關, 但癲癇發作後的皮質醇比應激狀態升高更為明顯。

在發作間期也可出現血皮質醇濃度升高, 但其濃度動範圍尚正常。 儘管抗癲癇藥可降低患者體內腎上腺來源的性激素—脫氫表雄酮的濃度,

而且對腎上腺皮質雄激素合成的直接抑制作用為其可能機制之一, 但研究發現使用抗癲癇藥並不影響患者體內基礎的皮質醇激素水準。 儘管如此, 具有肝藥酶誘導作用的抗癲癇藥卻可改變患者腎上腺外皮質醇代謝。

苯妥因和苯巴比妥可將強的松龍和甲基強的松龍的清除率分別提高77%和130%;地塞米松的血漿清除率也可提高140%而致失效, 而將藥物換成丙戊酸可逆轉苯妥因對地塞米松的代謝。 其可能機制可能為這些抗癲癇藥物可誘導肝臟微粒體酶P450酶系, 從而加速激素代謝有關, 因此在與具有肝酶誘導作用的抗癲癇藥合用時, 為取得同樣的效果, 應將激素劑量加大甚至加倍。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