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蘇後處理與護理 窒息缺氧對新生兒是個很大的挫折。
一時好轉並不表示完全恢復,
積極的復蘇後處理對減少和減輕併發症,
改善預後起很大作用。
(1)注意保暖,
體溫儘量維持在中性溫度36.5℃左右,
減少耗氧。
密切觀察呼吸、心音、面色、末梢迴圈、神經反射及大小便情況。
待呼吸平穩,
皮色轉紅半小時後,
停止給氧。
呼吸是監護重點,
呼吸評分和呼吸次數對復蘇後的觀察有一定幫助(表13-17)。
初生12小時內每4小時一次,
以後24小時內每8小時評一次,
最後在出生後48小時再評一次。
二次評到8分以上可停止再評,
預後良好。
二天 後情況仍差可每12小時續評,
預後嚴重。
假使呼吸次數有增無減並又出現呼吸困難則要考慮有無氣胸。
如窒息兒呼吸已接近正常而2天后又加快者,
常是繼發肺炎的徵兆。
若反復呼吸暫停可用氨茶鹼,
首劑7~8mg/kg肌注或緩慢靜脈注射(15分鐘以上),
以興奮心、腦、擴張血管和利尿,
以後每6小時0.5~ 2mg/kg。
靜脈注射過快,
或劑量過大可致血 壓降低,
噁心嘔吐和驚厥。
按Silverman氏原著修訂。
(2)喉有痰鳴音,
呼吸時聲音粗糙、呼吸停頓或有嘔吐,
均應用一次性吸管吸引,
保持呼吸道通暢。
如擬有腦水腫和缺氧缺血性腦病者則在及時糾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保證腦組織供氧的基礎上用:①速尿1mg/kg肌內或靜脈注射,
減低顱內壓。
②地塞米松0.25~0.5mg/kg每日2~4次肌注或靜注。
連用2~3次後若顱壓仍高,
改用20%甘露醇0.25~0.5g/kg,
每日4~6次靜注,
兩天后逐漸減量。
③有抽搐者用苯巴比妥,
首劑15~20mg/kg靜脈注射,
維持量5mg/kg·d分兩次靜注,
此藥除止痙外還能降低腦組織的代謝和耗氧,
可預防和減輕腦水腫和顱內出血,
如與安定0.1~0.3mg/kg靜脈注射或/及水合氯醛30mg/kg保留灌腸等藥合用,
止痙效果更好。
④在正常血容量的低血壓、心肌收縮力不足時可給多巴胺靜滴。
⑤為了保持腦組織能量代謝,
可持續靜脈滴注葡萄糖<8mg/kg·min使血糖維持在2.8~5.0mmol/L(50~90mg/dl)。
加強支持治療,
可給能量合劑。
⑥國內正在探索腦細胞代謝藥物胞二磷膽鹼,
腦複康等,
也可考慮使用。
(3)凡曾氣管插管,
疑有感染可能者,
用抗生素預防。
(4)重度窒息恢復欠佳者,
適當延遲開奶時間,
防止嘔吐物再度引起窒息。
若無嘔吐,
抬高上半身使腹部內臟下降,
有利於肺的擴張,
減輕心臟負擔和顱內壓。
胃管餵養不能容受者則靜脈補液50~60ml/kg,
有腎功能受損時要限制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