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李東垣苦思出奇方

在金元四大家中, 與張子和攻邪學針鋒相對的是李東垣, 他主張使用溫補脾胃之法治療各種疾病, 後人稱他為“補土派”。 東垣的可貴之處, 在於他能聯繫實際研讀經典著作, 常能提出一些與他不同的治法, 挽救行將垂絕的病人。

一次, 汴京酒官王普患小便不利, 症見眼珠突出, 腹脹如鼓, 膝以上堅硬欲裂, 飲食幾廢, 生命危在旦夕, 請來的醫生, 都給他服甘淡滲泄的利尿藥物, 均無效益。 眼看病情越來越重, 病家慕名請李東垣診治, 李東垣給他仔細檢查後說:這個病太複雜, 按一般常法不能奏效, 須得精思熟慮,

讓我回家想想吧, 病家見他說得在理, 也就同意了。 東垣回家後, 聯繫病人的症狀.默誦《內經》, 苦苦冥思, 未得其解。 夜已很深, 他乾脆和衣而臥。 半夜, 他忽然掀躍起, 連聲說道:有辦法了!《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氣化則能出矣。 ”東垣想:病人小便出不出, 是氣化不利的緣故。 前面的醫生用淡滲的陽藥本能促氣化, 為什麼不奏效呢?王冰在注釋《內經》時說;“無陽者, 陰無以生;無陰者, 陽無以化。 “氣化過程靠陰精和陽氣共同作用完成, 甘淡滲泄藥雖能氣化, 但病人病久傷陰, 有陽無陰, 重所以氣化仍不能正常進行。 第二天一早, 他滿懷信心地來到病人家, 開出“群陰之劑”。 病人服後, 疾病果然慢慢康復。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