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癱三棱針療法

面癱是以口眼向一側歪斜為主症的病證, 又稱為“口眼?斜”、“口僻”。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 無明顯的季節性, 多發病迅速, 以一側面部發病多見。 表現為一側面部板滯、麻木、鬆弛, 不能作皺額、閉目、鼓頰等動作, 口角向健側歪斜, 患側露睛流淚、額紋消失、鼻唇溝平坦, 少數患者初起時有耳後、耳下及面部疼痛。 手、足陽經均上行頭面部, 當病邪阻滯面部經絡, 尤其是手太陽和足陽明經筋功能失調, 可導致面癱的發生。

本病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最常見於貝爾麻痹, 認為因風寒導致面神經血管痙攣,

局部缺血、水腫, 使面神經受壓, 神經營養缺乏, 甚至引起神經變性而發病。 另外, 也有因皰疹病毒等引起非化膿性炎症所致, 如亨特面癱。

本病多由正氣不足, 脈絡空虛, 衛外不固, 風寒或風熱乘虛入中面部經絡, 導致氣血痹阻, 經筋失養以致肌肉縱緩不收而發為面癱。

周圍性面癱包括眼部和口頰部筋肉的症狀, 由於足太陽經筋為“目上岡”,足陽明經筋為“目下岡”, 故眼險不能閉合為足太陽和足陽明經筋功能失調所致;口頰部主要為手太陽和手、足陽明經筋所主, 因此, 口?主要為該三條經筋功能失調所致。 病變日久, 筋絡失養, 可出現筋肉攣縮拘急, 發生“倒錯”現象。

此外, 鑒於外風與內風之間常可相互影響, 外風可引動內風,

內風亦可兼夾外風, 故內外合邪為患, 亦是本病發生和轉歸又一病因病機特點。

面癱三棱針療法一

取穴:患側陽白、顴髎、地倉、頰車, 雙側風池。

操作規程: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加拔罐法。 穴位常規消毒後, 用三棱針在穴位上迅速點刺2~3下, 深2~3mm, 擠壓出血數滴。 面部穴位在點刺後拔罐, 留罐5~10分鐘。

療程:每日1次, 3次為1個療程。

主治:周圍性面癱。

面癱三棱針療法二

取穴:患側陽白、地倉、頰車、牽正。

操作規程: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法。 穴位常規消毒後, 用三棱針在穴位上迅速

點刺2~3下, 深2~3mm, 使各穴放血3~5滴。

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 中病即止。

主治:周圍性面癱。

面癱三棱針療法三

取穴主穴:耳尖、少商、商陽、關沖。 配穴:患側局部皮膚。

操作規程:第1~3天, 取耳尖、少商、商陽、關沖用三棱針點刺放血,

穴位常規消毒後, 用三棱針在穴位上迅速點刺2~3下, 深2~3mm, 使各穴放血3~5滴。 第4天以後取患側前額、頰部、唇周皮膚常規消毒後用梅花針叩刺出血。

療程:第1~3天, 每日l次。

主治:周圍性面癱。

面癱三棱針療法四

取穴主穴:吊線穴(即口角內肌平行牙齒的一條線, 口腔內出現如紙繩粗的白線或紅線即是此穴)。 口向左歪, 線在右面;口向右歪, 線在左面。 配穴:地倉透口禾髎, 地倉透承漿。 如眼斜配陽白、攢竹透絲竹空、睛明;體弱者配足三裡;頭痛配風池、太陽;面部及耳後疼痛配翳風。

操作規程:主穴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法。 常規消毒後, 用三棱針對准此線點刺出血, 間隔0.5~1.0cm排列, 各點均以出血為度。 或者用三棱針對吊線穴劃刺,

以及平行吊線穴上下, 從後向前劃刺亦可。

配穴用毫針刺法, 平補平瀉, 體弱者用補法。 針刺後按摩患側面肌、口角、眼臉周圍、眉梢、額頰等部位, 以皮膚發熱為度。

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 12次為1個療程, 治癒為度。

主治:周圍性面癱。

面癱三棱針療法五

取穴:患側地倉、夾承漿、顴髎、迎香所對的口腔黏膜處。

操作規程:用三棱針挑治法。 患者仰臥位, 半張口, 醫者用紗布墊在患側的上下口唇處, 用手指將雙唇拉開, 充分暴露口腔黏膜, 對挑刺點黏膜用安爾碘消毒後, 用一次性三棱針對准挑刺點迅速刺入1~2mm,隨即將針體傾斜挑破口腔黏膜, 重複3~5次, 使之少量出血, 每個挑刺點約出血扯0.5~1ml,挑刺完畢後用滅菌紗布清理患者口腔血污, 並囑患者用生理鹽水漱口。

療程:每週進行1次, 2次為1個療程。

主治:可配合火針或穴位貼敷等治療頑固性面癱。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