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女, 53歲。 於1980年5月20日感腰背痛, 腹脹, 5天后二便難解, 兩下肢發軟不能行動, 知覺喪失。 數日後麻痛感自下向上傳至胸部, 連續發作, 晝夜難眠, 作腰穿、椎管造影檢查, 未見腫瘤及粘連, 診為“急性脊髓炎”, 用西藥強的松、一氨酪酸等治療, 歷時4月未見明顯好轉, 邀中醫診治。 患者神志清楚, 常因痛麻頻作而衷號, 神疲怯寒, 面浮虛胖, 顏紅如妝, 口渴多熱飲, 上半身汗出如洗, 下半身皮膚乾燥發涼, 尾骨上有銅錢大之褥瘡, 下肢痿弱不用, 肌肉瘦削, 知覺喪失, 二便失禁。 舌紅苔黃, 脈浮芤。 綜觀諸症, 證屬肝腎陰虛, 命門火衰。
處方:生熟地各9克, 山茱萸9克, 肉蓯蓉9克, 巴戟天6克, 黑附子3克, 肉桂2克, 天冬6克, 麥冬6克, 石斛9克, 制首烏9克, 全當歸12克, 白芍9克, 黃精9克, 川牛膝9克, 絲瓜絡9艽。 水煎, 日服1劑。
服上方第五天自覺痛減, 半月後痛有休止, 面紅已退, 汗出減少。 舌淡, 苔白, 脈沉細。 上方加鹿角膠、龜版膠、橘絡各6克, 鐘乳石9克。 一個半月後足趾會動, 下肢皮膚轉溫, 出現溫覺。 上方去鹿角膠、龜版膠、橘絡, 加黃芪、黨參各9克, 枸杞子6克。 8個月下肢已能伸屈, 9個半月可扶杖行走。 年餘可持杖上街, 皮膚溫潤。
按:患者病經5月, 顯系脊髓炎之後期, 元氣敗傷, 精血虧損。 精虧腎虛。 腰脊失養故疼痛, 二便不司故失禁。 陰損及陽, 命門火衰, 故神疲怯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