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玫瑰痤瘡的確切病因不清楚, 多種因素都有可能誘發或加重疾病, 包括局部血管舒縮神經失調, 毛囊蟲及局部反復感染, 使用辛辣食物、飲酒、冷熱刺激、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內分泌功能障礙等。 近年來,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以及免疫因素與本病的關係也開始引起重視。
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本病病程緩慢, 通常分為三期, 各期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
1. 紅斑毛細血管擴張期:表現為以面中部為主的紅斑, 亦可累計面頰、前額及下頦。 最初表現為紅斑, 可在進食辛辣刺激食物、氣溫驟變及精神情緒緊張興奮時明顯,
2. 丘疹膿皰期:在紅斑和毛細血管擴張的基礎上, 反復出現痤瘡樣毛囊性丘疹、膿皰, 但無粉刺形成。 皮損有時可表現為深在的炎症性結節或囊腫。
3. 鼻贅期:由於長期充血, 反復感染, 鼻部結締組織增殖、皮脂腺異常增大, 形成大小不等的隆起性結節, 導致鼻尖部外觀肥大, 畸形如贅生物。 鼻贅表面可見明顯擴大的皮脂腺口, 擠壓時有條狀白色粘稠皮脂溢出。 嚴重的鼻贅多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
4. 眼部:多見於絕經期後的女性和鼻贅期的男性。 表現為眼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