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的研究資料統計顯示, 除了從胚胎開始到發病前的腦傷害因素之外, 還有大約20%的癲癇是通過遺傳擴散的, 也就是所謂的遺傳性癲癇, 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癲癇, 即有部分原發性全身性癲癇, 熱性驚厥, 光敏感性癲癇等10種的癲癇基因。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 約有150種基因遺傳綜合征可合併癲癇或肌陣攣。
那麼, 具體的講, 到底哪些類型的癲癇遺傳的可能性會高點呢?專家根據臨床研究結果總結出, 以下幾種癲癇的基因基本上被定位:
◆ 良性家庭性新生兒驚厥:
相對來講, 這是一種較罕見的遺傳性癲癇,
◆ 少年肌陣攣性癲癇:
這種類型是較常見的在青春期前後起病的癲癇綜合征, 且遺傳方式多樣。 大多認為其基因定位於6號染色體臂(6q), 但因為患者來源的非均一性和遺傳異質性, 致使遺傳方式有了其他的不少類型, 可能原因為由一個以上部位的基因突變而致。
◆ 進行性肌陣攣性癲癇:
本症大多都在青少年期起病, 且多數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多數家系的基因定位於21q(個別定位於8q)。 另外, 如神經臘祥質脂褐質沉積症也能導致進行性肌陣攣性癲癇, 而它卻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除此之外, 如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夜發性額葉癲癇(定位於20q13.2)、家族性顳葉癲癇(定位於10q)、伴失用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中央回癲癇等, 都是通過近年來的研究發現的遺傳性部分性癲癇類型。
以上為關於癲癇病症遺傳性的初步研究, 至於個癲癇症間的聯繫以及利用基因改變來治療癲癇等, 需要的進一步研究是非常之大的。 而專家也在此提醒患者朋友, 特別是有打算生育的患者, 為了下一代的健康, 在行動前請務必到專業的醫院進行諮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