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反應, 分類有兩大類, 一大類是神經、精神等腦功能反應, 第二大類是屬於其它系統的, 常常是屬於內臟和皮膚的不良反應, 很多人都關注神經、精神的腦功能, 絕大多數的抗癲藥物對腦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如果我們注意得好的話, 普遍就會減輕不良反應, 首先根據病人發作的類型和特點來合理選藥, 儘量按照發作的類型選藥, 像一些經典的、傳統的老藥都有明顯的認知功能的改變, 如果有條件的話, 可以選擇新型的抗癲藥物會有很好的作用。
還有一些抗癲癇藥物有一些對神經系統的破壞, 在早期對神經、精神功能影響要嚴重一點, 但是如果我們把劑量放小一些, 就會減輕不良反應, 另外監測血藥濃度, 控制在比較好的水準, 就會最大限度的減少腦功能的損傷。 這是我們可以做到的。 對於內臟功能的損害, 或者皮膚的問題, 我們也可以掌握一下劑量和病人的特點, 比如說小嬰兒, 我們用丙戊酸鈉就要小心, 要注意觀察這個孩子, 如果這個孩子同時合併有肝損害, 比如說有肝炎, 就要避免使用肝損害的藥物。
還有一些孩子有遺傳代謝病, 如果本身血氨比較高, 這個時候就要避免用能造成肝功能損害的藥物, 皮膚常常是因為過敏,
在所有的抗癲藥物裡面, 有幾個比較容易有過敏:卡馬西平、拉莫三嗪和魯米那, 這三個藥都是過敏比較多的藥物, 如果給孩子選擇這些的抗癲藥物, 我們要和家長仔細談, 如果出現發高熱、淋巴結異常, 就應該停藥、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