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夜交藤簡介

夜交藤又名首烏藤, 蓼科植物何首烏的藤莖或帶葉藤莖, 每年夏、秋採取, 除去細枝、殘葉, 曬乾即可入藥。 其性平, 甘微苦, 入心、脾、腎、肝經。 夜交藤含有蒽醌類物質, 主要為大黃素、大黃酚, 均以結合型存在, 具有養心、安神、通絡、祛風的功效, 用於治療失眠、勞傷、多汗、血虛身痛、癰疽、瘰鬁、風瘡疥癬等症。 《本草再新》載夜交藤“可補中氣, 行經絡, 通血脈, 治勞傷”。 《飲片新參》載其“養肝腎, 止虛汗, 安神催眠”。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 夜交藤還有降脂、抗菌等作用。

夜交藤臨床上用於陰虛血少所致的失眠, 常與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遠志等藥配伍;養血補陰、清虛火,

常與生地、天門冬、麥冬等配伍;祛風勝濕、舒利關節, 常與羌活、獨活配伍;治肢端動脈痙攣性疾病, 常與牛膝、桑枝、丹參、浮小麥、當歸、大棗、甘草等配伍。 近年來, 還有人將夜交藤用於男女性功能保健, 如治女子性冷淡, 與熟地、山藥、山茱萸、枸杞子、杜仲、肉桂、制附片、菟絲子、蛤蚧、巴戟天等中藥配伍。

常用驗方:治神經衰弱、心腎不交之失眠:夜交藤10克, 小麥45克, 黑豆30克, 加水煎煮取湯飲, 日服2次;治頭昏乏力、耳鳴眼花、心悸多夢:夜交藤、生地、百合各15克, 浮小麥30克, 炙甘草6克, 紅棗7枚。 用水濃煎湯, 日分2次服用;治內傷頭痛:夜交藤20克, 茯神、杜仲、牛膝、天麻各15克, 鉤藤、石決明各20克, 山梔10克, 黃芪6克, 益母草、桑寄生各12克, 水煎分3次服,

15劑為1療程;治頑固性蕁麻疹:夜交藤、地膚子各60克, 水煎服, 服後取微汗, 每天1劑。

夜交藤還可煎湯外用。 治高血壓:夜交藤30克, 遠志10克, 石菖蒲15克, 葛根20克, 先用溫水3000毫升浸泡2~3小時後, 煮沸30分鐘, 取汁泡腳, 持續20~30分鐘, 有健腦安神、降壓催眠的作用;治中風後偏癱:夜交藤50克, 桑枝、雞血藤、威靈仙各40克, 水煎2次, 趁熱熏洗, 每日2次, 每次15分鐘, 1個月為1療程, 洗至手足靈活為止;治過敏性皮炎:夜交藤(鮮品)100克, 雷公藤50克, 水煎2次外洗患部, 洗後撒以夜交藤散(制法:夜交藤葉、仙人掌各100克, 烘乾共研細末, 加冰片20克混勻瓶裝備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