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兒科>正文

小兒腦癱 如何全面調理

作為較常見的致殘性疾患, 小兒腦癱嚴重影響小兒日後的生活, 所以要及早做到預防。 這就需要家長要懂得小兒腦癱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小兒腦癱有哪些常見症狀?

1、姿勢異常

專家稱, 腦性癱瘓患兒異常姿勢有多種多樣, 與肌張力異常及原始反射延遲消失有關。 俯臥位嬰兒時期(3-4個月以後)表現為俯臥位時屈肌張力明顯增高, 四肢屈曲, 臀部高於頭部或不能抬頭, 雙上肢不能支撐軀幹, 肩部著床, 臀部高舉;仰臥位頭後仰, 下肢伸直, 有時呈角弓反張姿勢。 四肢肌張力低下, 仰臥位時腕、肘、肩、髖、膝、踝關節等均可同時平置於床面,

呈青蛙仰臥狀。

2、肌張力異常

小兒腦癱有哪些常見症狀?專家指出, 肌張力異常也是小兒腦癱的常見症狀之一。 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 通過被動地屈伸、搖晃四肢肢體, 瞭解其肌張力。 張力低時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範圍大, 張力高時活動範圍小。 專家表示, 肌張力的發育過程表現為新生兒時期屈肌張力增高, 隨著月齡增長肌張力逐漸減低轉為正常。 所以一些不太嚴重的痙攣型腦性癱瘓, 在6個月以內肌張力增高並不明顯, 有時造成診斷困難。 但一些嚴重的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仍可在6個月以內表現出肌張力異常增高。

3、反射異常

專家指出, 腦癱患兒神經反射常表現為原始反射延緩消失、保護性反射減弱或延緩出現。

4、運動發育落後、主動運動減少

專家表示, 小兒腦癱的運動發育落後表現在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兩方面。 判斷運動發育是否落後的指標很多, 正常小兒3個月時能抬頭;4-5個月時能主動伸手觸物, 兩手能在胸前相握, 安靜時能在眼前玩弄雙手;6-7個月時會獨自坐在較硬的床面不跌倒, 8-10個月時會爬, 爬時雙上肢或下肢交替向前移動;1歲時能獨自站立;1-1歲半時能行走。 腦性癱瘓患兒在上述年齡階段一般都不能達到正常小兒水準。

小兒腦癱需要早期預防及治療

出生前的預防:

1、實行婚前保健:對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進行性衛生、生育和遺傳病知識的指導;有關婚配生育等問題的諮詢及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提出醫學意見。

2、搞好孕期保健:定期產前檢查;增加營養;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等。

小兒腦癱需要早期預防及治療——圍產期的預防

1、避免早產和低體重兒的出生

2、預防窒息和顱內出血

3、防治高膽紅素血症

出生後的預防:

1、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1)實行住院分娩;

(2)注意保護新生兒的皮膚;

(3)保持新生兒臍部的乾燥、清潔;

(4)密切觀察黃疸的消長;

(5)注意觀察前囟;

(6)實行母乳餵養。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