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四節 關格

由於脾腎陰陽衰憊, 氣化不利, 濕濁毒邪犯胃等原因經常會導致引發關格, 以小便不通與嘔吐並見為臨床特徵的一種危重疾病。 下面我們一起瞭解關格的相關疾病概述。

關格之名, 始見於《內經》, 但其論述的關格, 一是指脈象, 一是指病理, 均非指病證, 後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正式作為病名提出, 該書《平脈法》篇曰:“關則不得小便, 格則吐逆。 ”認為關格是以小便不通和嘔吐為主證的疾病, 屬於危重證候。 近年來, 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應用歷代治療關格的通腑降濁法治療尿毒癥, 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本節所論關格,

主要是指小便不通並見嘔吐者, 至於大便不通兼有嘔吐, 古時亦稱關格, 但不屬本節討論的範圍。 西醫學中泌尿系統疾病引起的慢性腎功能不全, 可參考本節內容辨證論治。

一、病因病機

水腫、癃閉、淋證等病證, 在反復感邪、飲食勞倦等因素作用下, 或失治誤治, 使其反復發作, 遷延不愈, 以致脾腎陰陽衰憊, 氣化不行, 濕濁毒邪內蘊, 氣不化水, 腎關不開, 則小便不通;濕濁毒邪上逆犯胃, 則嘔吐, 遂發為關格。 脾腎陰陽衰憊是本, 濕濁毒邪內蘊是標, 故本病病理表現為本虛標實。 在本病病變過程中, 濕濁內阻中焦, 脾胃升降失司, 可致腹瀉或便秘;濕濁毒邪外溢肌膚, 可致皮膚瘙癢, 或有霜樣析出;濕濁毒邪上熏, 可致口中臭穢,

或有尿味, 舌苔厚膩;濕濁上蒙清竅, 可致昏睡或神識不清。 隨人體稟賦素質的差異, 濕濁毒邪在體內又有寒化和熱化的不同, 寒化則表現為寒濁上犯的證候, 熱化則表現為濕熱內蘊的證候。 隨著病情的發展, 正虛不復, 可由虛致損。 由於陰陽互根, 陽損可以及陰。 又因五臟相關, 腎病可以累及他髒。 腎病及肝, 肝腎陰虛, 虛風內動, 可致手足搐搦, 甚至抽搐;腎病及心, 邪陷心包, 可致胸悶心悸, 或心前區痛, 甚則神志昏迷;腎病及肺, 可致咳喘, 胸悶, 氣短難續, 不能平臥。

綜上所述, 關格的病機往往表現為本虛標實, 寒熱錯雜, 病位以腎為主, 腎、脾、胃、心、肝、肺同病, 其基本病機為脾腎陰陽衰憊, 氣化不利, 濕濁毒邪上逆犯胃。 由於標實與·本虛之間可以互相影響,

使病情不斷惡化, 因而最終可因正不勝邪, 發生內閉外脫, 陰竭陽亡的極危之候。

二、臨床表現

小便不通名曰關, 嘔吐不止名曰格, 關格的臨床表現以小便不通與嘔吐並見為主症。 小便不通發生在前, 嘔吐出現在後, 嘔吐出現後則表現為小便不通與嘔吐並見的證候。 但在其;病程中, 兼症甚為複雜, 可歸納為兩個階段:

1.前期階段在具有水腫、淋證、癃閉等腎病病史及原有疾病症狀;的基礎上, 出現面色蒼白或晦滯, 倦怠乏力, 四肢不溫, 腰脊酸痛, 或伴水腫, 尿量明顯減少, 頭痛不寐, 食欲不振, 晨起噁心, 偶有嘔吐, 舌質淡胖, 伴有齒印, 苔薄白或薄膩, 脈沉細或細弱。 本階段以脾腎陽虛為主, 但也有部分病人見有頭暈眼花,

舌質偏紅, 脈細數等陰虛徵象。

2.後期階段前期階段症狀不斷加重, 也有一部分關格病前期階段症狀並不明顯, 在重感外邪、手術等因素作用下, 可突然出現關格的後期階段症狀。 症見噁心嘔吐頻作, 口中穢臭或有尿味, 或腹瀉, 一日數次至十多次不等, 便秘, 肌膚乾燥, 甚則肌膚甲錯, 瘙癢不堪, 或皮膚有霜樣析出, 呼吸緩慢而深, 咳喘氣促, 胸悶心悸, 或心前區疼痛, 水腫較甚, 尿量進一步減少, 甚則不通, 牙宣, 鼻衄, 肌衄, 嘔血, 便血, 四肢搐搦, 狂躁不安, 譫語昏睡, 甚則神志昏迷, 舌苔厚膩或黃膩而乾燥, 或花剝, 脈沉細、細數或結或代。

三、診斷

1.具有小便不通和嘔吐並見的臨床特徵。

2.有水腫、淋證、癃閉等腎病病史。

3.結合腎功能、B超、Cr等檢查,

有助於明確診斷。

四、鑒別診斷

1.走哺走哺主要指嘔吐伴有大小便不通利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往往先有大便不通, 而後出現嘔吐, 嘔吐物可以是胃內的飲食痰涎, 也可帶有膽汁和糞便, 常伴有腹痛, 最後出現小便不通, 類似于關格。 但走哺屬實熱證, 其病位在腸。 關格是先有小便不通, 而後出現嘔吐, 病機是脾腎陰陽衰憊為本, 濕濁毒邪內蘊為標, 屬本虛標實之病證, 其病位主要在腎。 故與關格有本質的區別。 《醫階辨證·關格》說:“走哺, 由於大便不通, 濁氣上沖, 而飲食不得人;關格, 由於陰陽之氣倒置, 上不得人, 下不得出。 ”

2.癃閉癃閉主要是指以排尿困難, 全日總尿量明顯減少, 甚則小便閉塞不通, 點滴全無為主症的一類病證。 關格是小便不通和嘔吐並見的一種病證。二者皆有小便不通,故需鑒別。癃閉一般無嘔吐症狀,而關格必有嘔吐。不過癃閉可發展為關格,而關格並非都由癃閉發展而來,亦可由水腫、淋證發展而成。

五、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主要應分清本虛標實的主次,本虛主要是脾腎陰陽衰憊,標實主要是濕濁毒邪。若以本虛為主者,又應分清是脾腎陽虛還是肝腎陰虛;以標實為主者,應區分寒濕與濕熱的不同。

若由水腫發展而來,症見面色蒼白或晦滯,倦怠乏力,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尿清,舌質淡胖,伴有齒印者,多偏脾腎陽虛;若由淋證發展而來,症見頭暈眼花,肌膚乾燥或抽筋,牙宣,鼻衄,肌衄,狂躁不安,舌質偏紅而乾燥,或花剝,脈細數者,多偏肝腎陰虛。陽虛易致濕濁毒邪從寒化,因而濕濁毒邪伴有陽虛證者常屬寒濕;陰虛易致濕濁毒邪從熱化,因而濕濁毒邪伴有陰虛證者常屬濕熱。

治療原則

關格的治療應遵循《證治準繩,關格》提出的“治主當緩,治客當急”的原則。所謂主,是指關格之本,即脾腎陰陽衰憊。治主當緩,也就是治療關格之脾腎陰陽衰憊,應堅持長期調理,緩緩調補脾腎之陰陽。所謂客,是指關格之標,即濕濁毒邪。治客當急,也就是對於關格的濕濁毒邪,要儘快祛除。祛濁分化濁和降濁,濕熱濁邪,當清熱化濁;寒濕濁邪,當溫陽散寒化濁;濕濁毒邪上犯中上二焦者,則宜降濁,使其從大便降泄而去。

分證論治

脾腎虧虛,濕熱內蘊

症狀:小便量極少,其色黃赤,腰酸膝軟,倦怠乏力,不思飲食,晨起噁心,偶有嘔吐,頭痛少寐,苔薄黃膩而乾燥,脈細數或濡數。

治法:健脾益腎,清熱化濁。

方藥:無比山藥丸合黃連溫膽湯。

方用山藥、茯苓、澤瀉以健脾利濕,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絲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蓯蓉以益腎固澀,半夏、陳皮化痰降逆和胃,枳實行氣消痰而使痰隨氣下,竹茹清熱化痰,黃連清熱除煩。方中赤石脂有酸澀作用,於此證不利,可去之。

脾腎陽虛,寒濁上犯

症狀:小便不通,或尿量極少而色清,面色蒼白或晦滯,畏寒怕冷,下肢欠溫,泄瀉或大便稀溏,嘔吐清水,苔白滑,脈沉細。

治法:溫補脾腎,化濕降濁。

方藥:溫脾湯合吳萊萸湯。

方用附子、乾薑溫陽散寒,人參、甘草、大棗補脾益氣,反佐大黃苦寒降濁,吳茱萸溫胃散寒又具下氣降濁之功,生薑溫胃散寒,和胃止嘔。若嗜睡,神識昏迷,可加菖蒲、遠志、郁金芳化開竅,甚則可用蘇合香丸以芳香開竅。

肝腎陰虛,肝風內動

症狀:小便量極少,嘔惡頻作,面部烘熱,牙宜鼻衄,頭暈頭痛,目眩,手足搐搦,或抽筋,舌暗紅有裂紋,苔黃膩或焦黑而幹,脈弦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平肝熄風。

方藥:六味地黃丸合羚羊鉤藤湯。

前方用熟地、山茱萸、山藥滋補,茯苓、澤瀉滲濕降濁,丹皮引血中之濁下行。後方用羚羊角、鉤藤涼肝熄風、清熱解痙,配桑葉、菊花以加強平肝熄風之效,白芍、生地養陰增液以柔肝舒筋,貝母、竹茹清熱化痰,茯神安抻,生甘草調和諸藥。甘草與白芍配伍,又能酸甘化陰,舒筋緩急。

腎病及心,邪陷心包

症狀:小便量極少,甚至無尿,胸悶,心悸或心前區疼痛,神識昏蒙,循衣摸床,或神昏譫語,噁心嘔吐,面白唇暗,四肢欠溫,痰涎壅盛,苔白膩,脈沉緩。

治法:豁痰降濁,辛溫開竅。

方藥:滌痰湯合蘇合香丸。

滌痰湯以半夏、陳皮、茯苓、竹茹燥濕化痰祛濁,生薑和胃降逆,菖蒲、制南星豁痰開竅,枳實下氣以利降濁,人參、甘草扶助已虛之正氣。蘇合香丸芳香開竅,可用溫開水化開灌服,昏迷者,也可用鼻飼管灌入。

若躁狂痙厥,可改服紫雪丹;·若症見汗多,面色蒼白,手足厥冷,舌質淡,脈細微,為陽虛欲脫,急宜回陽固脫,用參附東加龍骨、牡蠣;若汗多面色潮紅,口幹,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液耗竭,應重用生脈散或生脈注射液靜脈滴注以益氣斂陰固脫。

治療關格病尚可應用灌腸療法,常用的灌腸方藥有:

1.降濁灌腸方:生大黃、生牡蠣、六月雪各30g,濃煎120mi,高位保留灌腸,約2—3小時後,應用300-500ml清水清潔灌腸,每日1次,連續10日為1個療程。休息5日後,可繼續下一個療程。

2.降氮湯:大黃30g,桂枝30g,煎成200ral,保留灌腸。

六、轉歸預後

關格的前期階段,經過積極治療,預後尚好。而延至後期,濕濁毒邪上犯心肺,出現呼吸緩慢而深,或喘促息微,胸悶心悸,甚則神志昏迷者,病情危篤,預後較差,最終可導致內閉外脫,陰竭陽亡。臨證應採取中西醫綜合治療措施進行搶救,必要時配合血液透析療法。

七、預防與調攝

積極治療水腫、淋證、癃閉等病,以及預防感冒、溫病的發生是預防關格發生的關鍵。

在調攝方面,應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盡可能選取能為人體充分吸收利用的優質蛋白質,如牛奶、蛋清;適當給予高熱量、富含維生素並且易消化的飲食,注意口腔和皮膚清潔,有水腫者應忌鹽。

結語:通過上文的瞭解,我們知道關格通常會由水腫、癃閉、淋證等病證誘發,所以當發現患有這類疾病時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另外預防感冒、溫病也是預防關格的首要工作。

關格是小便不通和嘔吐並見的一種病證。二者皆有小便不通,故需鑒別。癃閉一般無嘔吐症狀,而關格必有嘔吐。不過癃閉可發展為關格,而關格並非都由癃閉發展而來,亦可由水腫、淋證發展而成。

五、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主要應分清本虛標實的主次,本虛主要是脾腎陰陽衰憊,標實主要是濕濁毒邪。若以本虛為主者,又應分清是脾腎陽虛還是肝腎陰虛;以標實為主者,應區分寒濕與濕熱的不同。

若由水腫發展而來,症見面色蒼白或晦滯,倦怠乏力,畏寒怕冷,四肢不溫,尿清,舌質淡胖,伴有齒印者,多偏脾腎陽虛;若由淋證發展而來,症見頭暈眼花,肌膚乾燥或抽筋,牙宣,鼻衄,肌衄,狂躁不安,舌質偏紅而乾燥,或花剝,脈細數者,多偏肝腎陰虛。陽虛易致濕濁毒邪從寒化,因而濕濁毒邪伴有陽虛證者常屬寒濕;陰虛易致濕濁毒邪從熱化,因而濕濁毒邪伴有陰虛證者常屬濕熱。

治療原則

關格的治療應遵循《證治準繩,關格》提出的“治主當緩,治客當急”的原則。所謂主,是指關格之本,即脾腎陰陽衰憊。治主當緩,也就是治療關格之脾腎陰陽衰憊,應堅持長期調理,緩緩調補脾腎之陰陽。所謂客,是指關格之標,即濕濁毒邪。治客當急,也就是對於關格的濕濁毒邪,要儘快祛除。祛濁分化濁和降濁,濕熱濁邪,當清熱化濁;寒濕濁邪,當溫陽散寒化濁;濕濁毒邪上犯中上二焦者,則宜降濁,使其從大便降泄而去。

分證論治

脾腎虧虛,濕熱內蘊

症狀:小便量極少,其色黃赤,腰酸膝軟,倦怠乏力,不思飲食,晨起噁心,偶有嘔吐,頭痛少寐,苔薄黃膩而乾燥,脈細數或濡數。

治法:健脾益腎,清熱化濁。

方藥:無比山藥丸合黃連溫膽湯。

方用山藥、茯苓、澤瀉以健脾利濕,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絲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蓯蓉以益腎固澀,半夏、陳皮化痰降逆和胃,枳實行氣消痰而使痰隨氣下,竹茹清熱化痰,黃連清熱除煩。方中赤石脂有酸澀作用,於此證不利,可去之。

脾腎陽虛,寒濁上犯

症狀:小便不通,或尿量極少而色清,面色蒼白或晦滯,畏寒怕冷,下肢欠溫,泄瀉或大便稀溏,嘔吐清水,苔白滑,脈沉細。

治法:溫補脾腎,化濕降濁。

方藥:溫脾湯合吳萊萸湯。

方用附子、乾薑溫陽散寒,人參、甘草、大棗補脾益氣,反佐大黃苦寒降濁,吳茱萸溫胃散寒又具下氣降濁之功,生薑溫胃散寒,和胃止嘔。若嗜睡,神識昏迷,可加菖蒲、遠志、郁金芳化開竅,甚則可用蘇合香丸以芳香開竅。

肝腎陰虛,肝風內動

症狀:小便量極少,嘔惡頻作,面部烘熱,牙宜鼻衄,頭暈頭痛,目眩,手足搐搦,或抽筋,舌暗紅有裂紋,苔黃膩或焦黑而幹,脈弦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平肝熄風。

方藥:六味地黃丸合羚羊鉤藤湯。

前方用熟地、山茱萸、山藥滋補,茯苓、澤瀉滲濕降濁,丹皮引血中之濁下行。後方用羚羊角、鉤藤涼肝熄風、清熱解痙,配桑葉、菊花以加強平肝熄風之效,白芍、生地養陰增液以柔肝舒筋,貝母、竹茹清熱化痰,茯神安抻,生甘草調和諸藥。甘草與白芍配伍,又能酸甘化陰,舒筋緩急。

腎病及心,邪陷心包

症狀:小便量極少,甚至無尿,胸悶,心悸或心前區疼痛,神識昏蒙,循衣摸床,或神昏譫語,噁心嘔吐,面白唇暗,四肢欠溫,痰涎壅盛,苔白膩,脈沉緩。

治法:豁痰降濁,辛溫開竅。

方藥:滌痰湯合蘇合香丸。

滌痰湯以半夏、陳皮、茯苓、竹茹燥濕化痰祛濁,生薑和胃降逆,菖蒲、制南星豁痰開竅,枳實下氣以利降濁,人參、甘草扶助已虛之正氣。蘇合香丸芳香開竅,可用溫開水化開灌服,昏迷者,也可用鼻飼管灌入。

若躁狂痙厥,可改服紫雪丹;·若症見汗多,面色蒼白,手足厥冷,舌質淡,脈細微,為陽虛欲脫,急宜回陽固脫,用參附東加龍骨、牡蠣;若汗多面色潮紅,口幹,舌紅少苔,脈細數,為陰液耗竭,應重用生脈散或生脈注射液靜脈滴注以益氣斂陰固脫。

治療關格病尚可應用灌腸療法,常用的灌腸方藥有:

1.降濁灌腸方:生大黃、生牡蠣、六月雪各30g,濃煎120mi,高位保留灌腸,約2—3小時後,應用300-500ml清水清潔灌腸,每日1次,連續10日為1個療程。休息5日後,可繼續下一個療程。

2.降氮湯:大黃30g,桂枝30g,煎成200ral,保留灌腸。

六、轉歸預後

關格的前期階段,經過積極治療,預後尚好。而延至後期,濕濁毒邪上犯心肺,出現呼吸緩慢而深,或喘促息微,胸悶心悸,甚則神志昏迷者,病情危篤,預後較差,最終可導致內閉外脫,陰竭陽亡。臨證應採取中西醫綜合治療措施進行搶救,必要時配合血液透析療法。

七、預防與調攝

積極治療水腫、淋證、癃閉等病,以及預防感冒、溫病的發生是預防關格發生的關鍵。

在調攝方面,應嚴格控制蛋白質的攝入量,盡可能選取能為人體充分吸收利用的優質蛋白質,如牛奶、蛋清;適當給予高熱量、富含維生素並且易消化的飲食,注意口腔和皮膚清潔,有水腫者應忌鹽。

結語:通過上文的瞭解,我們知道關格通常會由水腫、癃閉、淋證等病證誘發,所以當發現患有這類疾病時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另外預防感冒、溫病也是預防關格的首要工作。

相關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