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痔瘡發病率的不斷升高, 甚至不少孕婦都患上痔瘡, 孕婦為何會得痔瘡呢?這不得不讓人思考, 因為孕婦出現痔瘡之後對其在懷孕期的特殊狀況產生一些影響, 甚至會對胎兒的發育有一些不利影響, 危害著兩個生命的健康, 孕婦為何會得痔瘡?我們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由於痔瘡與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性膿瘡完全不同, 它是直腸下端黏膜及肛門皮膚深面的痔靜脈叢血管擴張、彎曲、隆起而形成的靜脈團。 它的發生與痔靜脈受到壓迫回流不暢及外來刺激有關。 孕婦由於子宮靜脈與直腸靜脈相通,
再則孕婦活動減少, 胃腸蠕動變慢, 排便費力甚至便秘, 大便在腸道停留時間過長, 其中水分易被吸收, 使大便成塊、硬結, 造成便秘, 使直腸下端及肛門的痔靜脈叢血液瘀積, 從而加重靜脈瘀血程度, 以致肛門處的靜脈血管擴大增粗 、扭曲成團 、出現破裂、出血、疼痛等症狀 , 繼而發展成痔瘡。 孕婦患痔瘡後若反復出血, 則會嚴重影響健康和胎兒發育。
妊娠期, 隨著胎兒的生長, 子宮日漸增大, 對下腔靜脈形成壓力, 使盆腔內的血液回流受阻礙, 肛門周圍靜脈叢的血液淤滯,
再加上孕婦活動量小, 胃腸蠕動慢, 大便容易秘結, 而成團的糞塊壓迫腸壁靜脈, 使靜脈回流更為不暢, 而且排便時需要用力而致使腹壓增高, 導致痔靜脈擴張, 亦可促使痔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