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硫酸鎂

硫酸鎂的作用:

硫酸鎂粉劑外敷可以消腫,用於治療肢體外傷後腫脹等,硫酸鎂針劑口服的話,起到導瀉的作用,可以使病人出現腹瀉等.硫酸鎂針劑靜點可以用來補充人體鎂離子的不足,還可以起到鎮靜的作用,也可以用於治療先兆子癇,還可以用於治療心臟病。

(1)硫酸鎂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鬆弛骨骼肌, 具有鎮靜、抗痙攣以及減低顱內壓等作用。

(2)口服硫酸鎂在腸道吸收很少, 口服硫酸鎂有良好的導瀉功能, 因此硫酸鎂又叫瀉鹽。 口服硫酸鎂水溶液到達腸腔後, 具有一定滲透壓, 使腸內水分不被腸壁吸收。

腸內保有大量水分, 能機械地刺激腸的蠕動而排便。

(3)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注射給藥, 過量鎂離子可直接擴張周圍血管平滑肌, 引起交感神經節傳遞障礙, 從而血管擴張, 血壓下降。 肌內注射一次1G克, 10%溶液, 每次10毫升;靜脈滴注, 一次1-2.5克, 將25%溶液10毫升用5%葡萄糖稀釋成1%濃度緩慢注射。

硫酸鎂粉劑外敷可以消腫, 用於治療肢體外傷後腫脹、幫助改善粗糙的皮膚等。

硫酸鎂易溶于水, 內服不吸收, 水溶液中的鎂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均不易為腸壁所吸收, 使腸內滲透壓升高, 體液的水分向腸腔移動, 使腸腔容積增加, 腸壁擴張, 從而刺激腸壁的傳入神經末梢, 反射性地引起腸蠕動增加而導瀉, 其作用在全部腸段, 故作用快而強。

作導瀉劑和十二指腸引流劑。

硫酸鎂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主要用於抗驚厥, 它可引起血管擴張, 導致血壓下降, 由於硫酸鎂的中樞抑制作用及骨骼肌鬆弛作用, 降壓作用, 臨床主要用於緩解子癇、破傷風等驚厥, 也用於高血壓危象的救治。 也用作解鋇鹽的毒。

硫酸鎂的功效:

硫酸鎂能刺激十二指腸粘膜, 反射性地引起總膽管括約肌鬆弛、膽囊收縮, 從而促進膽囊排空, 有利膽之功效。 可用于治療膽囊炎膽石症, 每次2~5克, 每日3次, 飯前或餐間口服。 常用於治療驚厥、子癇、尿毒癥、破傷風及高血壓腦病等。 硫酸鎂可用於治療便秘、腸內異常發酵;與驅蟲劑並用, 可使腸蟲易於排出。 可每次將5~20克硫酸鎂溶於100~400毫升溫開水中, 清晨一次口服。

(1)硫酸鎂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鬆弛骨骼肌, 具有鎮靜、抗痙攣以及減低顱內壓等作用。 常用於治療驚厥、子癇、尿毒癥、破傷風及高血壓腦病等。 多以10%硫酸鎂10毫升深部肌肉注射或用5%葡萄糖稀釋成2%~2.5%的溶液緩慢滴注。 但應注意直接靜脈注射或大劑量肌肉注射硫酸鎂很危險, 一般25%硫酸鎂每次最多用15毫升即可。 使用時應注意觀察病人呼吸和血壓情況, 膝反射遲鈍是鎂離子足量的重要標誌。

(2)鎂在糖和蛋白質的代謝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生長發育期中的兒童如果有消化不良以及應用維生素D時, 應補充鎂鹽。

(3)鎂具有許多與鉀相類似的生理功能。 由於鎂缺乏的臨床表現與缺鉀相似, 故缺鎂往往易被忽視。 在缺鉀時經過補鉀而症狀仍無改善時,

應首先考慮到缺鎂的可能, 這樣才可使低鎂血症得到及時糾正。 因此, 長期輸液的病人, 在補鉀的同時要注意補鎂。 每日輸液中加1克的硫酸鎂, 可防止低鎂血症的發生。

(4)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使用洋地黃藥物時, 可適當補充鎂鹽, 防止低鎂而加重洋地黃的毒性。 臨床上用鎂鹽治療心動過速常常有效。

(5)口服硫酸鎂在腸道吸收很少, 因此沒有上述的用途。 但口服硫酸鎂有良好的導瀉功能, 因此硫酸鎂又叫瀉鹽。 口服硫酸鎂水溶液到達腸腔後, 具有一定滲透壓, 使腸內水分不被腸壁吸收。 腸內保有大量水分, 能機械地刺激腸的蠕動而排便。 因此硫酸鎂可用於治療便秘、腸內異常發酵;與驅蟲劑並用,

可使腸蟲易於排出。 可每次將5~20克硫酸鎂溶於100~400毫升溫開水中, 清晨一次口服。 濃度不易太高, 5%為佳, 否則排便延遲。

(6)硫酸鎂能刺激十二指腸粘膜, 反射性地引起總膽管括約肌鬆弛、膽囊收縮, 從而促進膽囊排空, 有利膽之功效。 可用于治療膽囊炎膽石症, 每次2~5克, 每日3次, 飯前或餐間口服。 50%硫酸鎂稀釋為33%(高濃度), 5ml Tid。

(7)硫酸鎂可用作消化道造影

(8)消炎去腫 本品50%溶液外用熱敷患處, 有消炎祛腫的功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