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皮膚科>正文

張志禮治紅斑狼瘡案

20年前, 23歲的小範日曬後顏面出現暗紅色斑塊, 而且全身疼痛, 當地醫院按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半年無效, 此期間關節痛、發熱、口腔黏膜糜爛反復發作。 結果不但不好轉, 而且連續一周持續高熱達39℃, 自覺頭昏、乏力、咽幹口渴、胸悶納差、小便頻少。 所以找到張志禮教授。

張志禮教授診查發現, 小範已有急性重病面容, 顏面雙頰可見蝶形紅斑, 皮下多量針尖大小出血點, 舌質紅少苔, 脈細數。

化驗結果顯示:血紅蛋白70g/L;白細胞3×109/L;血小板5.6×109/L;尿蛋白;抗核抗體1:1280;DNA 40%。 診斷為, 系統性紅斑狼瘡

中醫辨證:毒熱熾盛, 氣血兩燔。 予以清熱解毒,

涼血護陰。

治療方法:生玳瑁10g, 白茅根30g, 生地黃炭10g, 金銀花炭10g, 天花粉10g, 石斛10g, 玄參15g, 牡丹皮15g, 板藍根30g, 魚腥草15g, 重樓15g, 白花蛇舌草30g。 每日一劑, 水煎服。 同時給輸液及地塞米松10mg靜滴, 肌注酚磺乙胺, 輸新鮮血200ml。

二診:服上方15劑後, 體溫下降, 出血傾向得以控制, 精神好轉。 但每日午後低熱37.5℃左右, 自覺心慌、乏力、多汗、手足心熱。 證屬氣陰兩傷, 血脈瘀阻。 中藥加強滋陰益氣之品, 上方去掉生地黃炭、金銀花炭, 加南、北沙參各15g, 黃芪15g, 女貞子15g, 旱蓮草15g, 地骨皮15g。 激素改為每日口服潑尼松45mg。

三診:調治月餘, 自覺病狀減輕, 體溫基本正常, 仍感疲乏無力, 腰膝酸軟, 關節疼痛, 舌淡苔薄白, 脈沉細。 證屬脾腎不足, 氣血瘀帶。 治法健脾益腎, 活血通絡。

黃芪15g, 太子參15g, 白術10g, 茯苓15g,

女貞子30g, 菟絲子15g, 仙靈脾10g, 丹參15g, 雞血藤15g, 秦艽30g, 益母草10g, 烏梢蛇10g, 重樓15g, 白花蛇舌草30g。 隨證加減治療2月有餘, 潑尼松減為每日30mg, 症狀明顯減輕, 化驗血紅蛋白9.8g/L, 抗核抗體1:80, 出院繼續門診診治療。

本案解析:本案患者急性發病, 反復高熱, 面部紅斑, 出血傾向證屬邪毒入血, 毒熱熾盛。 法當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 施以第一方劑調治。 又因該病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 後天失其調養, 外感日光邪毒, 本質是“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使急症以毒熱為標象, 實質仍是表實裡虛, 假實真虛, 故予以玄參、天花粉等滋陰護陰之品。 經中西醫結合治療後, 病情好轉, 但毒熱傷陰, 氣血兩虧, 出現低熱纏綿、五心煩熱、乏力多汗等症, 故予以養陰益氣之品。 二診方中, 南、北沙參共用可養陰潤肺生津,

黃芪補益中期, 旱蓮草益陰涼血。 久病必虛, 脾腎乃身體先天後天之本, 耗液傷陰。 必至脾腎兩虛, 陽不附陰則低熱不退, 陰不充骨肢體困乏關節酸痛。 治當培補為本、健脾益腎, 故用協力廠商調理。

詳情可登錄紅斑狼瘡疾病專題 或向專家免費進行諮詢,屆時專家將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作出詳細的解答。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