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的嬰兒唾液腺分泌功能不夠完善,
唾液量較少,
一般不會流出口外;4~5個月後,
由於輔食量逐漸增加,
乳牙開始萌發,
唾液腺的分泌功能開始增強,
唾液量也不斷增加,
由於小兒的口腔淺,
吞咽口水的能力尚未形成,
過多的唾液就會不自主地從口角邊流出,
即習慣上所說的流口水。
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尤以1~2歲的幼兒多見,
父母不必為此擔心,
2歲以後的小兒,
逐漸學會了吞咽,
這種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但是口腔炎、腦炎後遺症等病症,
也可引起流口水,
此時應去醫院檢查,
不能任其自然。
口水,
醫學上稱之為唾液,
是由口腔內的各個唾液腺向口腔內分泌出來的液體,
唾液中大部分為水分,
還會有一些唾液澱粉酶和粘蛋白。
唾液主要有濕潤口腔、便於吞咽、溶解調和食物及消化食物中澱粉的作用。
由於唾液偏酸性,
且含有一些消化酶和其他物質,
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所以對經常流口水的幼兒,
父母就應當經常為他們擦去嘴邊的口水,
並常用溫水洗淨,
然後塗上油脂,
以防止口水淹壞下巴和頸部的皮膚,
最好給孩子圍上圍嘴,
防止口水弄髒衣服。
給小兒擦口水的手帕,
要求質地柔軟,
以棉布質地為宜,
應經常洗燙,
擦時不可用力,
輕輕將口水拭幹即可,
以免損傷局部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