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發病率極高, 幾乎所有人都遭遇過, 可由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變化, 精神緊張、局部創傷、睡眠狀況不佳等多種因素引起, 發作時疼痛明顯, 嚴重者可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
口腔潰瘍常發生於舌、頰內黏膜、唇內黏膜及上齶。 初起時, 黏膜充血、水腫, 1-3日後破損, 繼發炎症反應, 形成小潰瘍, 此時疼痛加重, 潰瘍面逐漸擴大, 以圓形為主, 邊緣清楚。
雖然大多數人口腔潰瘍10天內即可自愈, 但部分患者口腔潰瘍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徵, 如白塞氏病、手足口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而且經久不愈的潰瘍受到咀嚼、說話的刺激,
如果潰瘍持續時間較長(2-3周), 經排除病因或診斷性治療2周後仍然未能好轉, 應及時到醫院作組織病理學檢查或血清學檢查, 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
Tips:口腔潰瘍面上多覆蓋一層黃色膿苔, 即使疼痛劇烈也不宜牙刷強行剝離, 可用軟毛牙刷輕刷創口處, 待潰爛部分刷掉後, 用溫鹽水漱口消毒, 再塗上一層外用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