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治療泌尿系統疾病,
主要側重於泌尿系統感染、急性腎炎和腎病的研究,
多數按照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法,
效果較好。
小兒泌尿系統感染分為急性型的濕熱蘊結膀胱型(八正散加減)、肝膽鬱熱型(小柴胡東加八正散化裁)、三焦濕熱型(三仁東加減);慢性期分為肝腎陰虛型(知柏地黃丸加減)、氣陰兩虛型(八珍東加減)、脾腎兩虛型(四君子東加菟絲子湯化裁),
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良好。
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小兒腎炎性腎病。
治療組主要用多巴胺、川芎嗪靜滴,
並給與中藥附子、人參、黃芪、丹參、坤草、生大黃、炒杜仲、豬苓、葶藶子等。
形寒肢冷,
腫重,
下肢不溫,
脈沉遲者加仙茅、仙靈脾;血壓高者加鉤藤、天麻;嘔吐重加姜半夏、吳茱萸,
去附子;少尿者加二醜、車前子、炙甘遂;多尿去豬苓、葶藶子,
加沙參、麥冬;恢復期加熟地、山萸肉,
益腎固本。
總有效率為91.7%,
對照組為75%。
在基礎研究方面,
有的醫院用腎綜顆粒(含黃芪、茯苓、生地、當歸、水蛭等)進行實驗,
證明本藥對阿黴素大鼠腎有保護作用,
可減少尿蛋白排出,
並能提高血清白蛋白。
某些專家用馬兜鈴酸製成大鼠急性腎小管壞死模型,
分組用川芎嗪、潑尼松、貝那普利進行實驗治療,
結果證明川芎嗪與潑尼松作用相當,
但其毒副作用則較潑尼松為低。
在單味中藥及有效成份調節細胞因數的研究上,
發現急性腎衰患者尿中IL-6含量高於健康人,
應用大黃後,
病人血IL-6和肌酐均明顯下降,
推測大黃通過抑制IL-6的分泌而減輕免疫炎症,
保護腎臟。
還有人報告大黃可抑制急性腎衰病人外周單個核細胞產生TNF-?琢,
延緩了疾病的進展,
改善系膜增殖性腎炎系膜區基質的堆積。
實驗和臨床證明黃芪注射液也有類似的作用,
可使IL-6含量降低,
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b-FGF)也減少。
有報導稱,
黃芪注射液可使CRF病人已升高的胰島素樣生長因數(IGF1)、TGF-?茁、TNF-?琢、IL-6下調。
川芎可抑制腎病綜合征病人TNF-?琢的分泌,
抑制人胎腎小球系膜細胞的異常增殖。
丹參可降低腎病綜合征病兒血漿中SIL-2R的水準,
從而減輕腎損傷。
冬蟲夏草能增強急性腎衰大鼠的細胞免疫功能,
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
促進淋巴細胞產生IL-2,
增加淋巴細胞IL-2的吸收率等。
仙靈脾可增強淋巴細胞轉化,
產生IL-2的能力增強,
增強CRF大鼠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