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1.病史多見於足月兒或過期產兒, 有窒息、宮內急慢性缺氧、酸中毒、低體溫、低血壓、胎糞吸人、嚴重的肺透明膜病、嚴重感染、先天性膈疝、先天性心臟病或服用藥物病史。
2.生後數小時至幾天出現發紺, 呈全身性、持續性, 吸高濃度氧發紺無改善, 少數病人可稍有改善, 但不久又惡化。 無肺部病變時, 檢查無特殊, 但有胎糞吸入者呈桶狀胸。 心臟搏動較明顯, 第二心音單一、亢進、有分裂。
【二)輔助檢查
1.超聲心動圖檢查可排除結構異常的先天性心臟病, 及瞭解肺動脈壓力及分流情況, 是診斷PPHN的主要方法。
2.高氧試驗吸純氧10min後, 如為肺部實質性疾病, PaO:會明顯改善, 如無改善, 提示右向左分流存在, 需進一步區別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
3.動脈導管前後血氧分析同時查導管前及導管後血氧。 導管前PaO:>導管後PaO:2kPa以上, 或用2台血氧飽和度計, 二者氧飽和度差異≥10%時, 證實有導管水準分流, 但僅是卵圓孔水準分流時差異不明顯。
4.高氧、高通氣試驗主要鑒別PPHN與發紺型先天性心臟病。 氣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機或手動通氣, 呼吸頻率100~150次/min, 吸氣壓力3kPa, 使PaC02下降至3.33-4.60kPa, pH值上升至7.45-7.5;如肺動脈高壓是肺血管痙攣所致, 壓力會下降, 肺動脈壓力
5.其他檢查血糖、血鈣、紅細胞壓積等針對原發疾病的檢查。
6.X線檢查胸片有助肺部疾病的診斷, 部分有肺血管影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