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肺動脈高壓的早期篩查

由於肺動脈高壓早期症狀不明顯, 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 且通常患者自認為疲乏、頭暈等症狀僅僅是身體狀況不佳的表現, 而不予理會, 因此容易貽誤病情, 延誤治療。 以致從第一次出現症狀到確診為肺動脈高壓, 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 導致病情加重, 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另外, 由於一些醫生對肺動脈高壓認識不充分, 容易導致漏診和誤診, 所以要對肺動脈高壓進行篩查。 而一旦確診為肺動脈高壓的患者還要做好定期隨訪。

患者至少三個月複查一次, 並進行相關檢查, 包括BNP指標的檢測,

查看一下患者的心臟功能情況。 並根據患者的心臟功能情況, 決定是否需要複查導管及其他檢查;決定是否需要調整藥物。

患者切忌自覺症狀好轉而自行中止治療。 這樣不僅會導致肺動脈高壓病情的加重, 還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更會因病情反復而加重患者的思想負擔。

可見, 在肺動脈高壓的治療中, 及時篩查、定期隨訪是及時診斷和治療肺動脈高壓非常重要的一環。

由於特發性肺動脈高壓進展迅速, 預後較差, 如果不能及時診斷、積極干預, 患者一般會在症狀出現後2~3年內死亡。

因此, 對於特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來說, 在基礎狀態下評估以下參數, 可能對預後具有一定的評估價值。

心力衰竭分級級數高;6分鐘步行距離短;合併心包積液;平均右房壓高;心指數低;平均肺動脈壓力高;多普勒超聲心動圖檢測出的右室Tei指數高;心肺聯合運動試驗顯示最大氧耗量降低和運動峰值時收縮壓及舒張壓降低;心電圖發現的Ⅱ導聯P波振幅增高;V1導聯呈qR型,

以及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右室肥大標準的, 都提示為預後效果差。

另外, 患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的兒童, 由於診斷年齡小, 也可能提示預後差;接受依前列醇治療的肺動脈高壓患者, 治療時間大於3個月後, 心力衰竭分級仍為Ⅲ級或Ⅳ級, 也可能提示預後差。

但即使預後效果較差, 患者也不必為此擔心。 由於近年來肺動脈高壓發病機制研究的有了重大進展和治療的新突破。

新型治療藥物的誕生改變了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的進程, 患者的預後也會明顯改善。 據有關報導顯示, 沒有右室功能不全血流動力學證據的特發性肺動脈高壓可以存活10~15年。 因此,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的預後仍將進一步改觀甚至可以完全攻克這一難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