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一入秋, 火鍋店每到晚餐的時候, 門口就會排起等候的長隊, 去吃火鍋的人一下子多起來。 火鍋吃了一次次, 但真正懂得如何吃火鍋的人並不多。
錯誤一:一熱當三鮮
表現:熱騰騰的火鍋中的美味一夾起來便直往嘴裡送, 燙得舌頭發麻額頭發汗大呼過癮, 並美其名曰:“一熱當三鮮”
真實傷害:口腔、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的溫度, 太燙的食物, 就會損傷黏膜, 而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高達120℃, 取出即吃的話, 很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 一些本來就有復發性口瘡的人, 吃了火鍋後容易上火,
糾錯:吃火鍋千萬不可心急, 從火鍋中取出的食物要量小, 並等降溫後入口為宜。 應做到“寧舍三鮮, 不要太燙”。
錯誤二:半生不熟最鮮美
表現:為追求鮮脆嫩滑的口感, 食物在火鍋裡燙一下就吃。
真實傷害:這樣的吃法除了造成消化不良外, 潛藏於食物中的細菌、寄生蟲卵會隨食物吞入胃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據研究, 三種嚴重的寄生蟲病———旋毛蟲、絛蟲和囊蟲都可能通過火鍋傳播。 不潔的豬肉片和牛肉片裡很可能含有這三類寄生蟲。
錯誤三:冷、熱混吃求“中和”
表現:一口麻辣燙一口冰凍啤酒, 這是許多人喜歡的火鍋吃法, 美其名曰“中和”。
真實傷害:忽冷忽熱, 對胃黏膜極為不利, 極易造成胃腸疾病。
糾錯:吃火鍋時應儘量避免喝冷飲。
錯誤四:讓辣來得更猛烈些吧
表現:一提起火鍋,
真實傷害:麻辣火鍋對胃腸的殺傷力不難想像。 火鍋的辛辣味道最先刺激的是食道, 接著迅速通過胃、小腸等, 嚴重刺激胃腸壁黏膜, 引起胃酸和脹氣, 除了容易引發食道炎、胃炎外, 腹瀉也在所難免。 有便秘或痔瘡“前科”的辦公室一族, 吃火鍋更要嘴下留情。 否則, 痔瘡患者容易因肛門四周經受刺激括約肌過度充血而復發, 便秘患者會因此更加“添堵”。 糾錯:儘管每個人對辣的耐受度不同, 但是為腸胃著想, 醫生認為, 又麻又辣的火鍋還是少吃為妙;切不可一下子吃得太多, 並要儘量把調料調至微辣, 少喝火鍋辣湯。 另外, 吃完火鍋後要多喝些開水或濃茶,
錯誤五:火鍋湯底營養好
表現:把涮完的火鍋湯底當“營養湯”喝光。
真實傷害:火鍋的湯大多採用豬、羊、牛油等高脂肪物質為底料, 又多以辣椒、胡椒和花椒等為佐料, 吃多了易導致高血脂、膽石症、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牙齦炎、痔瘡等疾病。 另外, 火鍋湯久沸不止、久涮不換, 其中的成分會發生一些化學反應, 產生有害物質。 如:肉類、海鮮中所含卟啉物質多溶于湯中, 湯中的高濃度卟啉, 經肝臟代謝, 會產生大量的硝酸, 引起痛風, 出現關節痛症狀, 嚴重時會損傷腎功能。
糾錯:對於一次吃不完剩下的涮料和底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