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高頻電凝術治療草莓狀血管瘤的作用機制

草莓狀血管瘤屬於毛細血管瘤的一種, 生長于皮下脂肪層, 在淺筋膜外側, 容易凸起於皮膚表面, 草莓狀血管瘤常常呈紅色, 這是由於瘤體將皮膚撐薄, 所以皮膚透出了紅色。 草莓狀血管瘤多發于嬰幼兒, 由於年齡比較小, 所以若使用藥物治療則易出現毒副作用, 所以使用高頻電凝術治療嬰幼兒草莓狀血管瘤, 具有副作用較少, 且根治率較高的優點。

高頻電凝術治療草莓狀血管瘤的原理是, 在瘤體中產生超聲高能振盪和電生化振盪場, 經波導效應直接作用於瘤體細胞膜及血管周圍組織中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

是血管壁乳化、凝固、收縮, 瘤體迅速縮小, 直至消失。 治療後10~15天內, 病灶部位能產生大量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 使原血管瘤周圍的組織彈性和韌性大大增加, 局部血管就失去了再畸形及擴張的能力, 治癒後幾乎不會出現復發。

高頻電凝術的適宜人群為嬰幼兒, 一般出生1個月的嬰兒至10歲血管瘤患者均能接受治療, 但嚴重心臟病、血友病、白血病患者不能進行治療。 治療次數視瘤體大小而定, 一般需要1~3次, 即可治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