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是位於盲腸末端的一個細管狀器官, 末端為盲瑞, 多位於右下腹部, 但也有變異而位於其他部位者。 闌尾炎比較多見, 任何年齡、性別都可以發病。 急性闌尾炎是腹部的急性病之一。 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得力可發生腹膜炎, 甚至有生命危險。 所以說闌尾炎術後護理至關重要!
病因和發病
引起闌尾炎的主要原因是闌尾發生梗阻。 引起闌尾梗阻的原因有:
闌尾腔內導物。 如糞塊、小果核、蛔蟲等。
闌尾壁狹窄。 如以前患過急性闌尾炎, 用藥治癒後, 闌尾壁結疤使闌尾壁變小。 同時也能減弱闌尾的蠕動功能。
闌尾壁上的淋巴組織腫大, 闌尾腫瘤等也可以導致梗阻。
闌尾腔內有許多細菌, 發生梗阻後容易引起發炎, 使血栓形成堵塞血管, 產生壞死、感染而發病。 炎症向外發展到闌尾外層或穿入腹腔內就會化膿, 引起腹膜炎。 如果炎症擴散, 有可能引起肝膿腫等更為嚴重的併發症威脅生命。
病人表觀
1.腹痛:急性闌尾炎的典型腹痛是轉移性右下腹痛。 開始時往往是上腹痛, 與胃病相似, 或是肚臍周圍痛。 一段時間後腹痛轉移到右下腹部, 此後腹痛點就相對固定了。 由於各人闌尾位置不盡相同, 所以疼痛點也會稍有差異。 有人可沒有轉移病的過程, 發病開始即出現右下腹痛。 腹痛轉移的時間各人不同, 快則2~3小時, 慢則1天或更長時間。
2.噁心嘔吐:由於闌尾受到炎症刺激而活動增強, 常引起胃腸道反應而出現噁心嘔吐。 多在腹痛數小時後嘔吐1次, 但不會出現頻繁嘔吐。
3.發燒:腹痛早期不會發燒。 在炎症明顯時體溫升高, 炎症加重則體溫更高。
4.檢查病人時, 早期腹部可無任何異常, 在炎症明顯時可出現肌緊張及壓痛。
壓痛:多在右下腹。 用手一按即感覺疼痛。 按下後突然把手抬起, 病人亦有疼痛感, 醫學上叫著“反跳痛”。 闌尾穿孔後全腹腔都有炎症時則全腹都有壓痛、反跳痛。 但仍以闌尾部最明顯。
肌緊張:當闌尾炎症發展到表面時, 炎症刺激腹壁使肌肉緊張。 即與對側比較此處腹壁摸上去感覺較硬。 但如果闌尾已經穿孔全腹都有炎症時則全腹都有肌緊張。
闌尾炎術後護理
急性闌尾炎是可以消退的, 但消退後約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會復發。 目前手術方法比較安全, 絕大多數手術效果是良好的。 非手術療法主要是抗感染。 但應當做好隨時住院治療的準備工作, 以免延誤治療使病情發展到嚴重程度造成治療困難。
手術前:應密切觀察病人的腹痛情況, 大便, 體溫和脈搏。 應讓病人休息好。 有腹膜炎者應取半坐位。 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在腹痛部位, 可促進炎症吸收。
手術後:因為腸道手術後胃腸活動暫時停止。 進入胃腸內的食水不能下行, 積於胃內引起腹脹。 所以手術後不能吃喝。 要等到胃腸活動恢復後才能進食。 胃腸活動恢復的標誌是能聽到腹內腸鳴聲或肛門排氣。
術後腸管不活動, 手術創傷處容易粘連。 所以要鼓勵病人多活動。 一方面預防腸粘連, 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胃腸活動的恢復。 腹部手術後病人咳嗽是一件痛苦的事。 病人有痰是必須要咳出來的。 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 護理人員可以協助病人。 即在咳嗽時用雙手放在切口兩側向中間用力, 可以減輕病人咳嗽時的疼痛。
闌尾炎術後護理不當, 有可能發生一些併發症。 所以陪護人員如果發觀病人有不正常的變化, 如滿腹疼痛;手術後3天體溫反而升高;腹脹、肛門不排氣;切口出血、流膿水等應及時和醫生聯繫, 以取得及時處理。 如果醫生囑咐病人半坐位, 陪護人應配合醫生做工作, 使病人堅持半坐位。
闌尾炎: